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京府知事

南京府知事

官名。南京在清代是两江总督驻地,置江宁府,民国初废府存县,因南京是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居于首都的地位,仍存府制,但改称江宁府为南京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三月公布《南京府官制》二十一条,规定南京府的辖区只限于原来的江宁和上元两县(临时政府迁北京后合并为江宁县),设府知事一人,荐任,直属内务总长。其职掌为掌办行政,统辖属员,并得依职权或特别委任在区内发布命令,制定府署办事细则。府署内设秘书厅及民治、劝业、主计、庶务四科。秘书厅设秘书长一人,秘书二人,掌管机要,典守印信,编制统计,办理文书、人事行政等。民治科掌监督下级地方官、地方团体、公共团体的行政及办理选举、教育、学艺、公益慈善、宗教、寺庙、户籍等事宜。劝业科掌理农工商业、渔猎、水产、度量衡、山林、土地等事宜。主计科掌监督下级地方官、地方团体、公共团体的财政并管理府署库储会计、府署财政会计及赋税的征收事宜。庶务科掌办土木行政、公用征收、地理、兵事、卫生、保存古迹及其他不属各科的事宜。

猜你喜欢

  • 厄夫

    即“额驸”。

  • 班改

    官场用语。宋朝选人经磨勘应改京官者,须赴班引见皇帝,方能正式改官,称班改。参见“班引”。宋制,选人经过磨勘改为京官,须赴班引见皇帝始得改官,故称选举人改官为班改。参见“班引”。

  • 司典

    官名。春秋时晋国置。掌国家典籍的史官。《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汝,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官名。春秋时晋国设置。《左传·昭公十五年》: “女,司典

  • 副职。《周礼·天官·大宰》: “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贾公彦疏: “谓小卿副贰大卿。”

  • 抵当库

    库名。宋朝官府所开质库。以金银物品为抵押,可于此库贷钱,每贯月息三文,为期两年,到期不赎者,抵押品即充官物。

  • 下嫔

    内命妇位号。北齐置,为皇帝之妾。《北史·后妃传上》所载《河清新令》以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为下嫔,比六卿。

  • 交片

    文书名。清朝军机处向在京各衙门行文时所使用的专用文书。

  • 逋播臣

    不服君命的流亡散乱之臣。《尚书·大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疏:“《正义》曰:逋,逃也,播谓播荡,逃亡之意。”《汉书·翟义传》言翟义、刘宇、刘信、刘璜起兵反王莽,王莽仿《尚书·周

  • 人

    官名。即渔人,周设此官,掌捕鱼、供鱼、征鱼税及有关政令。《周礼·天官·人》:“人掌以时为梁,春献王鲔,辨鱼物为鲜薧。以共王膳羞。凡祭祀、宾客、丧纪,共其鱼之鲜薧。凡者,掌其政令。凡征入于玉府。

  • 州儒学学正

    学官名。元代州学之制,上、中州设教授一人,秩从九品,下州设学正一人,秩未入流。明清时州儒学均置学正,掌训迪生员。明制秩未入流,清制秩正八品,参见“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