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率正
官名。三国魏置。七品,职掌不详。
官名。三国魏置。七品,职掌不详。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于抗日战争时设置,亦称后方勤务部,属军事委员会。掌理关于兵站的设施、战区部队军械弹药、粮秣、被服装具的补给(后方部队仍由军政部直接管理)。设总监一人, 中将级; 少监一人, 少将级;
官名。渤海国左六司忠部属官,位郎中下。
选官制度。始见于周。定每三年一次。《周礼、地官、乡大夫》: “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宋、元、明、清诸朝沿用以称乡试,每三年一次,于子、卯、午、酉年八月在各省省城及京师举行考试,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同“内城巡警总厅军装所”,参见该条。
官署名。明永乐(1403—1424)中所置北京行在六部之一。参见“行在六部”。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正一命。
官名。汉朝西域龟兹等国置之。龟兹国有东西南北部千长各二人。官名,匈奴和西域龟兹国等置此官,意即千人之长,掌千人。《汉书·匈奴传》:“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辅佐)小王、相、都尉、当户
官名。民国置,掌管专门技术。参看“技监”、“技正”条。官名。辛亥革命后设置,为委任职技术部员,位次于技正。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北洋政府规定设置技士的各部其名额如下:内务部十人,财政部六人,陆军、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