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千户

千户

官名。①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初专授予汉人降臣,后也用以称女真军事组织猛安。蒙古成吉思汗建国后封功臣,又称千夫长,共九十五。元朝于各路设千户所,置为长官,隶属于万户,下领百户。以统兵之数分为上、中、下三等。七百人以上为上,五百人以上为中,三百人以上为下。明朝沿置为千户所长官,正五品。上听于卫,下督百户。一人掌印,一人佥书,称管军,并有试与实授之别。② 清朝于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少数民族土官中亦置、正五品,管理所辖部族及土兵。


官名,掌兵千人的武官。金初置,为世袭军职,即女真语“猛安”之汉译。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夫之长,上属中央枢密院,下统千户。万户府统领千户所。元代大都督府管辖三卫三府,卫、府都有千户,有行军千户、屯田千户、守成千户、钦察千户等。明代京卫也有千户所。见《续文献通考·职官七》。

猜你喜欢

  • 司簿

    官名。隋炀帝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宫局,掌宫人名簿、廪赐。唐朝改正六品。宋、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 后归其职于宦官。女官名。唐明皆置,属尚宫局。掌宫人名

  • 色长

    官名。宋朝置,为太常寺所属教坊之属官。管理舞乐,为乐工之长。清初亦置,为礼部教坊司属官。顺治元年 (1644) 设,十七人。雍正七年(1729)改教坊司为和音署,遂废。官名。宋代教坊的都色长的属员,为

  • 村民会议

    村自治组织的议决机关。北洋政府时期,山西省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实行“村自治”,依照《修正山西县村制简章》的规定,凡满百户的村庄或联合若干村庄在百户以上的,编为一村;因情形特殊,不便同别的村庄

  • 驻藏大臣右参赞

    见“驻藏大臣左参赞”。

  • 养心殿造办处

    官署名。简称造办处。清朝内务府所属办事机构。以初设于养心殿而得名,后虽逐渐迁出养心殿,而名称依旧。掌制造供皇帝使用及宫中陈设之各项器物。下设舆图房、活计房、如意馆、金玉作、铸炉处、造钟处、炮枪处、鞍甲

  • 中御少监

    官名。即殿中少监,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殿中少监。

  • 制置副使

    见“制置使”。

  • 尚书删定郎

    即“删定郎”。

  • 童生

    明、清对士子未经录取入府、州、县学读书省之称呼。无论老幼皆称。入学后则称生员。明清两代称未经录取入学的考生,学儒学的称为文童或儒童,学武的称为武童。

  • 后宫都掌内史

    女官名。南朝宋太宗泰始(465~471)中置,佐后宫都掌治职管理宫中事务,员二人,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