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北都牧

北都牧

官名。唐朝陪都太原名誉长官。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 并州牧改置,一员,从二品,以亲王为之,实际上常以北都尹领州事。


官名。唐置,即“太原牧”,见该条。

猜你喜欢

  • 都尉

    官名。① 统兵武官。战国赵、魏、秦等国已置,地位略低于将军。《战国策·赵策三》:“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秦、两汉亦为高级

  • 乡法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正二命。

  • 令长丞尉

    令长丞尉指县令、县长、县丞、县尉四官。县满万户,即万户以上的县,置令,不够万户的县置长;县令、县长皆掌治其县。丞为令、长之副,佐令或长治其县。尉掌治安,主捕盗贼。《后汉书·孝安帝纪》:“出补令、长、丞

  • 伯主

    伯主即霸主,五霸也称五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政由五伯,诸侯恣行……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威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贞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注:“《索隐》

  • 八旗氏族通谱馆

    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见“内阁修书各馆”。

  • 寺互令

    官名。西汉置,掌官府门禁,初属少府,中属主爵都尉,后属中尉,有丞。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中尉更名执金吾后,改属之。东汉省。官名,为官府门禁。寺互,掌梐枑(栅栏)以挡行人,有丞,为执金吾属官。西汉

  • 臣下向君王进言或上书,也是一种公文程式,即奏本。清朝根据官员言事内容及章疏形式不同,又有奏片、奏书、奏本、奏折、奏帖、奏疏等名称。详各条。臣向君进言上书贡献财物称“奏”。《史记·萧相国世家》:“主宗庙

  • 乘黄厩令

    官名,又称乘黄令,详“乘黄令”条。官名。汉代的未央厩令至三国魏改为乘黄厩令。传说乘黄为古代的神马,故用为厩名。主乘舆及厩中诸马。晋沿置,至南朝宋属太常,掌舆车及安车诸马,秩四百石,第七品;南齐属大鸿胪

  • 玉府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玉府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属官,设玉府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参见“玉府”。

  • 书理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的属官,掌理文书的工作。将军书理、总制书理、监军书理员额各四人,官阶均为职同军帅;军帅书理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师帅;师帅书理员额二人,官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