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副贰

副贰

泛指长官的副手或佐吏。《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卒副贰。”李贤注: “副贰,属令也”。


长官的辅佐。也就是副长官,如今言“第二把手”。《后汉书·景丹传》:“王莽时举四科,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贰。”注:“朔调,上谷也。副贰,属令也。”按《汉书·王莽传》:“卒正、连率、大尹,职如太守;属令、属长,职如都尉。”“改郡太守曰大尹。”“公氏作牧,侯氏卒正,伯氏连率,子氏属令,男氏属长,皆世其官。其无爵者为大尹。”

猜你喜欢

  • 车辂院

    官署名。宋朝置,隶太仆寺,掌乘舆、法物,供大驾、法驾、小驾所用辇辂,并奉引属车,辨车辂、法物之名数及陈列先后之序。官署名。宋置,属太仆寺,掌皇帝乘舆、法物,安排大驾、法驾、小驾所需各种车辆及奉引属车,

  • 料估所

    官署名。清朝工部所属之机构。雍正七年(1729)置,设满洲掌印司员一人,满、汉主稿司员各四人,皆由本部堂官委派所属司员带原品充任。下设经承六人。掌估各项工程应用物料之数。在京千两以下兴作,由堂官交办,

  • 奉天司

    即“奉天清吏司”。

  • 掌禽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虞部下大夫掌禽中士佐官,正一命。

  • 民科推丞

    见“大理院推丞”。

  • 左右羽林率

    武官名。北周置,正职为上士,副职为倅长中士。参见“六率”。

  • 杓窊印

    辽朝印信。杓窊意为鹰,以鹰鹘作印纽,取疾速之意。有征伐,往往赐将帅用之。

  • 舂人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宦官。掌舂米,供应祭祀、宾客及飨食所需各种米物。《周礼·地官》: “舂人,奄二人,女舂抌二人,奚五人”,“掌共米物。祭祀,共其齍盛之米。宾客,共其牢礼之米。凡飨食

  • 右武大夫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阶官名,改西上閤门使置,正六品。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西上閤门使为右武大夫,秩正六品。

  • 太和宫使

    官名。辽朝置,总掌太和宫军政事务,下设副使。另置有太和宫太师、太保、侍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