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制置使司

制置使司

官署名。唐代后期,在用兵前后为控制地方秩序,始置制置使。宋置制置使司,以制置使为主官,为一路至数路地区的统兵大员,掌经画边防军务。其性质略同于招讨使而地位稍逊。政和中,熙秦用兵,以内侍童贯为之,仍兼经略使。靖康初会合诸路兵马解太原之围,姚古、解潜相继为河东、河北制置使,均无功而罢废。南宋设置渐多,多以安抚使或安抚大使兼之,称安抚制置使或安抚制置大使,亦有以统兵官充任者。又以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掌肃清海道,节制水军;建康知府兼沿江制置使,鄂州知州先后兼沿江制置副使,各掌江防与水军事务。另外,各都统制所率屯驻大军及其他正规军均由制置使节制。制置使以位份较高者兼任则称制置大使,所属有参谋、参议、主管机宜、书写文字、干办公事、准备将领、差遣、差使、其他属员依据时势随宜设置。辽南面边防官中亦有五州制置使司,圣宗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有霸、建、宜、泉、锦五州制置使。

猜你喜欢

  • 左右侍上士、中士

    官名。北周天官府左右宫伯中大夫所属有左右侍上士,正三命;左右侍中士,正二命。《隋书·礼仪志》说:“左右侍陪中侍之后。并银甲,左执凤环,右执麟环长刀”。

  • 食职

    春秋时期卑职官吏依靠职事获取俸禄。国语 ·晋语四》: “皂隶食职。”韦昭注: “食职,各以其职大小食禄。”

  • 邦伯

    周朝诸侯之长。《尚书·周书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召诰》:“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指州牧、州刺史。《书·召诰》:“命蔗殷,侯甸男邦伯。”注:“邦伯,方伯,即州牧也。

  • 都尉学士

    官名,三国魏置,为典农都尉的属吏,有的掌稻田除草等。《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参看“典农都尉”条。

  • 东西作坊

    宋军器监所属机构。作坊始置于唐。《唐大诏令集》卷七二《乾符二年南郊赦》:“诸处本置作坊,只合制造干戈兵甲及进献供需。”宋承唐制置作坊,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分为南、北两作坊,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

  • 大都税课提举司

    见“大都宣课提举司”。官署名。见“大都宣课提举司”。

  • 后部尉

    官名。北齐置。成安县属官,主管十一行经途尉,九品上。

  • 通和吐蕃使

    使职名。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以郭子仪充河北道邠宁、泾原、河西以来通和吐蕃使,以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充南道通和吐蕃使,以通和缓解吐蕃对唐用兵。

  • 御媛

    妃嫔名号。北周置。是后宫中地位较低的妃嫔,仅在御婉之上。分上媛、中媛、下媛三个等级,地位分别相当于六府中的上、中、下大夫。内命妇名。北周设置,为皇帝之妾,位视大夫。大夫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故御媛

  • 时宦

    在职宦官的统称。《后汉书·夏馥传》:“馥虽不交时宦,然以声名为中官所惮,遂与范滂、张俭等俱被诬陷,诏下州郡,捕为党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