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冬官

冬官

① 官署名。(1)西魏、北周冬官府简称。(2)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工部之改名。后代即沿用以称工部或其首长。(3)太平天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定名,冬官即工部。②官名。(1)传说颛顼氏所置五官之一。参见“春官”。(2)《周礼》六官之一,即司空之官。《周礼·冬官 ·考工记》贾公彦疏: “释曰郑目录云: 象冬所立官也。是官名司空者,冬闭藏万物。天子立司空使掌邦事。亦所以富立家,使民无空者也。”(3)明初四辅官之一。参见“春官”。(4)太平天国工部正、又正、副、又副之官统称。(5)太平天国朝内官冬官正丞相、冬官又正丞相、冬官副丞相、冬官又副丞相。又,女官中朝内官所置冬官正、副丞相,亦称。


1、官名,即冬官司空,为周朝六卿之一,掌土地、工程、建筑等。参看“冬官司空”条。

2、官署名。即工部。唐光宅元年,改工部称冬官。见《新唐书·百官一·工部》。

猜你喜欢

  • 右卫率府

    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设于仁宗延祐六年 (1319) 七月,秩正三品。军士来自者连怯耶儿(黄羊川,今内蒙古敖汉旗东)万户府、迤东万户府、女直万户府及右翼屯田万户府。隶东宫詹事院下。置卫率使二员,副使二

  • ① 副手,副职。《左传·成公十三年》:“孟献子从王以为介而重贿之。”《昭公元年》: “任举为介。”②官名。使臣随从官员。又称“行介”。周朝置。《周礼·秋官·大行人》: “介五人”。《韩非子·八经》:“

  • 巡阁道使

    使职名。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六月车驾次扶风郡后,将幸蜀,遂以韦谔为巡阁道使并先行。

  • 寄资

    官制用语。又称寄官。宋朝,内侍升迁阶官依法至内东头供奉官止,再迁则当转出,依外官例归于吏部。如不转出,而又非正式地带更高阶官,称为寄资。除待遇外,其升迁方式与带正式阶官相同。候迁至带御器械、押班、都知

  • 典北彩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北王府,员额八十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彩”。

  • 州市佐史

    州市令的属员。唐制上、中、下州均置市佐与市史,无品,属于外职掌,佐市令分行检察。

  • 东库

    官库名。唐置,属左藏,见“左藏署令丞”。

  • 佥都御史

    官名。明洪武十六年 (1383) 置,为都察院正官,左、右各一人,初正五品,十七年升正四品。建文元年 (1399) 革。成祖即位复置,南京都察院亦置,无左职。佐都御史、副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又称“佥院

  • 左显禄王

    官名。匈奴置。以单于子弟充任,统领部众,地位在左、右独鹿王之下。

  • 殿内侍御中散

    官名。北魏置。为任职于殿内的侍御中散。《魏书·恩幸传》: “(王仲兴)以父任早给事左右,太和(477—499)中殿内侍御中散、武骑侍郎、给事中。”参见“侍御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