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冠军将军

冠军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置,三国魏、吴沿置。西晋时领有营兵,《晋书·汝南王亮传》: “征亮为侍中、抚军大将军,统冠军。步兵、射声,长水等营。”魏、晋皆三品。十六国后赵、前秦、后燕、南燕、西秦、北凉皆置。南、北朝置为将军名号,南朝宋定为三品; 齐品秩不详,位在辅国将军上:梁武帝天监七年(508)罢,设五武将军代之,大通三年(529)复置,列武臣将军班内;陈定为拟四品,比秩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三品,北齐仍从三品,北周七命。隋初列为散号将军,从六品下,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初复置,仍为散号将军,正三品,太宗贞观(627—649)中罢。


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始置,三国魏、吴沿置,掌领兵征伐。《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其后,历代多沿置。晋朝冠军将军领营兵,三品;十六国后赵、前秦、后燕、南燕、西秦等置;南朝宋、齐、梁、陈皆置,宋为三品,陈为四品,比中二千石; 北魏、北齐为从三品,北周七命,隋初为散号将军,从六品下;唐沿隋制,改为正三品。

猜你喜欢

  • 军巡判官

    官名。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开封府置,左、右各一员,为军巡使副职。后陪都河南府、应天府、大名府亦置,为军巡院副长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定为从八品。哲宗元祐(1086—1093)中

  • 风俗大夫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后汉书·王莽传》:“莽知天下溃畔,事穷计迫,乃议遣风俗大夫司国宪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管之禁,即位以来诏令不便于民者皆收还之。”

  • 佐著作郎

    官名。三国魏明帝太和 (227—233) 中置,隶中书省,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及起居注。“佐郎职知博采,正郎资以草传。” (《史通·史官建置》)初置一人,后增为三人,七品。西晋惠帝元康二年(292),改

  • 镇监

    官名。南朝梁、陈置,为朝廷派驻诸镇监察政务的官员。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流外三品蕴位。

  • 中书科中书舍人

    官名。明置,掌书写敕诰等。见《明史·职官三·中书科》,详“中书舍人”条。官名。明代始置,属内阁。员额二十人,掌书写诰敕、制诰、银册、铁卷等事。凡草请诸翰林,宝请诸内府,左卷及勘籍,归诸古今通集库。凡大

  • 礼俗司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属内务部。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官制,其职掌为:一、礼制;二、祀典行政;三、祠庙;四、宗教;五、褒扬节义,整饬风俗;六、保存古迹。司的主官为司长,下设佥事、主事。次年礼俗

  • 南省

    ① 官署名。西魏文帝大统(535—551)初,独孤信镇守洛阳,置行台,时称南省。《周书·柳虬传》:“以虬为行台郎中,(裴)诹为都督府属,并掌文翰。”时人为之语曰: “北府裴诹,南省柳虬。” ② 尚书省

  • 狄鞮

    翻译官,专指翻译西方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官员。《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堤,北方曰译。”疏曰:“其通西方语官谓之狄辊者,辊,知也,谓通传

  • 小司市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司市司次官,员一人,佐司市下大夫掌本司事务。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见“司市下大夫”。

  • 骑案

    官署名。① 北宋前期宣徽院所属机构。掌赐群臣史书,诸司使至崇班、内侍供奉官、诸司工匠兵卒之名籍,以及三班使臣以下迁补、假故、鞫劾之事。由都勾押官、勾押官等吏人分掌。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