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北乐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北王府,员额一百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乐”。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北王府,员额一百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乐”。
①职掌、职务。《左传·成公二年》: “未有职司于王室。”②宋朝选人磨勘改官,须数员举主奏举,其中之一必为职司,即现任所隶官司长官、副长官。③宋朝监司与朝廷特派的宣抚、安抚、察访等使统称。详“监司”等条
官名。西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均置,员各一人,为铁官长副贰。东汉省。官名,汉置,为铁官令或铁官长之副,佐令或长掌铸造。见《后汉书·百官志五·边县》。参看“铁官”、“铁官令”条。
“金紫光禄大夫”的省称。
官名。即“浙江清吏司郎中”。
宫观官名。北宋置管勾玉清官,钦宗靖康元年(1126)罢。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
官署名。辽朝南面官。分设于各州,统领马军。设指挥使、副使等职。
武官名。唐时节度使保护牙城者为自募的亲兵,号为牙兵,亦作“衙兵”,为最亲近的卫兵。五代十国时,其君主往往由节度使而割据自立,即位后,其牙兵就成为侍卫亲军。自唐代开始,牙兵即由衙内指挥使统领,此职多以节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八班,拟略远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 定制后班阶略提高,拟骁雄将军等号。
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以院长一人为主官,掌编订法规。
官名。亦称大理寺丞。北魏或有其名。北齐置为大理寺属官,七品。隋朝置二员,正七品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勾检官,与大理正分判狱事。唐朝置六员,从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一丞断事,诸丞共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