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弭妖中士佐官,正一命。
见“卒长”②。官名,汉置,军队中一营的长官。《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三辅郡县营长遣使贡献,兵士辄剽夺之。”《后汉书·第五伦传》:“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高等法院的主官。见“高等法院”。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东王府,员额二十人,官阶为职同将军。参见“典更”。
满语官名。汉译为“左都御史”。
官名,周置,为六卿之一,掌国家教育。《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序官》:“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注:“师古曰:冢宰掌邦治,司徒掌邦教
外交官名。见“驻外领事馆”。
官制术语。唐、宋官员以微过谴逐者,经一定考限或遇恩赦而迁用于内地,称量移。白居易《贬江州司马自题》:“一旦失恩先左迁,三年随例未量移。”宋制,官员贬谪至边远地区,遇恩赦而迁至距京师较近的地区,称为量移
参见“大理寺左寺副”。
辽朝官署名。南面京官,置内客省使、副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