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衣
内官名。南朝宋孝武帝置,为散位之一,明帝泰始元年 (465)废。
女官名。汉武帝、元帝之后,掖庭三千,增级十四,充衣为十四级中的第四级。其十四级为:1婕妤,2娙娥,3容华,4充衣,5昭仪,6美人,7良人,8七子,9八子,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此六官同为一等。见《后汉书·皇后纪》“增级十四”注。南朝宋也置,为散位之一。充衣,也写作充依。
内官名。南朝宋孝武帝置,为散位之一,明帝泰始元年 (465)废。
女官名。汉武帝、元帝之后,掖庭三千,增级十四,充衣为十四级中的第四级。其十四级为:1婕妤,2娙娥,3容华,4充衣,5昭仪,6美人,7良人,8七子,9八子,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此六官同为一等。见《后汉书·皇后纪》“增级十四”注。南朝宋也置,为散位之一。充衣,也写作充依。
掌酒之官。《通典·职官七·光禄卿》:“晋有酒丞一人;齐食官局有酒吏;梁曰酒库丞;北齐有清漳令丞,主酒;后周如古周之制,隋曰良醖署,令丞各一人,大唐因之。”
官名。隋置,掌保卫外国使者。
官名。三国吴置,属司直中郎将,佐其监察群臣。《三国志·孙皓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司直中郎将张) 俶表立弹曲二十人,专纠司不法,于是爱恶相攻,互相谤告,弹曲承言,收系囹圄,所讼失理,狱以贿成。
官名。元代秘书监的长官,其地位在秘书监太监、少监之上。见“秘书监(2)”。
官名。北魏秘书省属官。详见“钟律郎”。
官署名。北齐东宫始置,设庶子四员、舍人二十八员,领典经坊,并统伶官西凉二部、伶官清商二部。隋朝东宫沿置,设右庶子二员,舍人、通事舍人各八员,录事二员,主事令史四员;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舍人为管记
清代由总督直辖的绿营兵。见“绿营兵”。
官名。元明清置,为都转运盐使司的主官,见“都转运盐使司”。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改中书门下外省置。以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给事中、起居郎、符宝郎为门下后省;以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司谏、右正言、中书舍人、起居舍人为中书后省
官学名。据清《光绪会典》卷六记载,各厅均有儒学,分别设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每厅仅设一人,掌所属儒学事务。大概教授仅设于直隶厅,教谕仅设于散厅,学正、训导则直隶厅与散厅均可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