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春秋战国置,主迎送宾客,亦指军中主侦察或伺望敌情的小吏,汉朝沿称。如京师诸城门有门候。军中下级武官亦多有称候者,如东汉大将军营部下有军候、假候等,为一级指挥官。边郡所置有候官、候长。西域等诸国或有以此名官者。


官名,1、为秦汉时军中武官,掌领兵,也称军候。《汉书·陈胜项籍传》:“(项梁)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部署豪杰为校尉、候、司马。”“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羽,欲约。”《后汉书·百官一》:“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

2、边郡武官,属郡都尉。候官有候、候吏、候长、候史、斥候、燧等。候官以候为长,掌侦察报警等事。《后汉书·郡国志五》:“张掖属国,候官、左骑、千人……右凉州刺史部,郡十二,县、道、候官九十八。”匈奴也置此官。《汉书·匈奴传上》:“孝文十四年……候骑至雍甘泉。”

3、掌迎送宾客,也称候人。《国语·周语中》:“候不在疆。”注:“候,候人,掌迎送宾客者。疆,境也。”

4、掌守护京都城门,也称门候。《后汉书·百官四》:“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洛阳城门十二所……城门每门候一人,六百石。”注:“《汉官秩》曰:平城门为宫门,不置候,置屯司马,秩千石。”

猜你喜欢

  • 土州判

    官名。明清土官名号之一。文职。云南、广西等省设有,设于州或土州内。从七品。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受地方长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吏部。详“土官”。文职土官名。清制,云西省置二人:镇南州一人,新兴州一人;

  • 右司隶

    官名。十六国汉刘聪置。右司隶部行政长官,领户二十余万,位次尚书仆射。见《晋书·刘聪载记》。

  • 羽骑尉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吏部所置八尉之一,从九品;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罢。武散官名。隋开皇中置,秩从九品下。

  • 染院使

    官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置,分东、西二使,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

  • 寮人

    即“僚友”。《令簋铭》: “用飨王逆造,用既寮人。”参见“僚友”。

  • 叶尔羌办事大臣、帮办大臣

    官名。清乾隆二十四年置叶尔羌办事大臣,掌叶尔羌回城事务。副职有帮办大臣。其初衔称为协办大臣兼领队事务,后改为帮办兼理粮饷事。属官有章京、笔帖式等。

  • 鼎司

    三公之位的代称。古代鼎为立国之重器,三足,故用为三公的代称。司即职位、掌管。《后汉书·谢夷吾传》:“宜当拔擢,使登鼎司。”《后汉书·袁绍传》:“司空曹操祖父腾……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 裁造院

    官署名。北宋太祖乾德四年(966)置,掌裁制衣服,以供官用。设监官二人,监门官一人,以京朝官、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北宋前期隶三司度支部赏给案,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隶少府监。宋少府监所属

  • 市吏

    官名,汉置,掌管市场贸易。《后汉书·酷吏列传·樊晔》:“初,光武微时,尝以事拘于新野,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仍赐晔御食,及乘舆服物。”

  • 系名

    流外官名。宋于秘书省置正系名、守阙系名各六人,承长官之命,办理秘书省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