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侍郎

侍郎

官名。①皇帝侍从官。西汉武帝以后置,为郎官之一,隶光禄勋,宿卫宫禁,侍奉皇帝。亦供尚书、黄门等官署差遣。东汉五官、左、右中郎将署皆置,名义上备宿卫,实为后备官员。秩比四百石。魏、晋省。北魏初亦置于禁中,掌侍卫,隶属不详。②尚书台 (省) 郎曹长官。西汉武帝以后或以侍郎供尚书署差遣,东汉设为固定官职,尚书台六曹各置六员,分隶列曹尚书。初入台称郎 (郎中),任职满三年(一说满一年) 者始得称此。亦统称为“尚书郎”。魏晋南北朝资深勤能之尚书郎得转侍郎,参见“尚书郎”。③六部次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始于尚书省吏、民、礼、兵、刑、工诸部置,正四品。唐朝因之,改民部为户部,吏部正四品上,诸部正四品下。历朝沿置。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名少常伯,咸亨元年 (670)复旧。中唐以后,六部尚书多为外官带职,部务实由侍郎主持。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成为职事官,从三品。辽朝为南面朝官,无实际职掌。西夏、金皆置,金正四品。元朝罢尚书省,改隶中书省,正四品。明初因之,后罢中书省,与尚书并为六部堂官,直隶皇帝,权任更重,分置左、右,正三品。清初六部、理藩院次官称参政,顺治元年 (1644) 复改此名,左、右侍郎各有满、汉员,初定满、汉军员正二品,汉员正三品,顺治十六年改皆正三品,康熙六年 (1677) 复旧制,九年复改皆正三品,雍正八年 (1730) 皆升正二品。清末新设各部亦置。宣统三年 (1911)改名副大臣。详见各条。④“黄门侍郎”、“中书侍郎”、“散骑侍郎”等官的省称。⑤汉朝置为诸侯王国属官,掌侍从左右,隶郎中令。魏晋南北朝亦置,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魏、西晋王、公、侯等国皆置,八品,位在典书令下。东晋改在常侍下,侯国以下不置。南朝或分置左、右,宋八品,梁一班至流外二班不等,陈九品至流外不等。北魏、北齐略同,九品至流外不等。隋初因之,王、公、侯、伯、子、男国多置,自视正九品至流外不等。炀帝废伯、子、男,改国官为府官。唐朝王府置四员,与师(傅)、常侍皆掌表启书疏、赞相礼仪,玄宗开元 (713—741) 中废。⑥十六国西秦高级执政官员,置中、左、右各一员。参见 “中侍郎”。⑦ 麴氏高昌国官名。位次八部司马,在校书郎上。与司马相监检校诸城,名为城令。⑧唐高宗时置”兰台侍郎”,为秘书少监改称。参见“秘书少监”。⑨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 改尚书左、右丞为左、右司侍郎,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复旧。参见“尚书左丞”。


官名。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有侍郎,掌侍从,为宫廷近侍。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东汉尚书令的属官有侍郎,掌起草文书。见《后汉书·百官三·尚书令》。魏晋尚书的属官皆有侍郎,还有散骑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共平尚书奏事。见《晋书·职官志》。其后各朝多相沿。隋唐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都有侍郎,为其长官的副职。见《新唐书·百官一、二》,参看《隋书·百官下》。其后历代多相沿。明代侍郎分左右。见《明史·职官一》。清沿明制,见《清史稿·职官一》。

猜你喜欢

  • 帐内直荡都督

    官名。西魏置,为大丞相府属官。《周书·王勇传》:“及太祖为丞相,引为帐内直荡都督。”

  • 领刀剑左右

    官名。北魏置,掌侍卫皇帝左右。《魏书·恩幸传》: “(侯刚)稍迁奉车都尉、右中郎将、领刀剑左右。”

  • 警巡院使

    官名,金朝置。正六品,掌平理狱讼、警察别部、总判院事。其佐官有副使一员,从七品,掌警巡之事;判官二员,正九品,掌检稽失,签判院事。见《金史·百官三》。

  • 帮办税务大臣

    官名。清末税务处之副长官。详“督办税务太臣”。官名。清末置,协助督办大臣、会办大臣,掌理税务处工作。见“税务处”。

  • 内寺伯

    宦官名。隋朝内侍省置二员,正九品上;唐朝加至六员,正七品下。掌纠察宫内不法。官名,隋唐皆置,属内侍省。《新唐书·百官二·内侍省》:“内寺伯六人,正七品下。掌纠察宫内不法,岁傩则涖出入。”

  • 工矿调整处

    经济部直辖机构。国民党政府经济部设置,专司民营工矿资金的筹措协助,工矿材料的供需调剂管制及工矿物资的运销分配。以处长为本处主官。

  • 正监

    官名合称。正和监为二官。秦汉皆置,属廷尉,掌刑狱审判。西汉时有正、左监、右监各一人,秩千石。正为廷尉的副长官。东汉时置正及左监各一人,省右监,属吏一百四十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廷尉》、《后汉书·

  • 侍郎右选郎中

    官名。元丰改制以后置,以吏员郎中一人充任,资轻者为员外郎。掌铨注自借差、监当至供奉官、军使。侍郎右选内部组织分十五案:从义案,忠训案,成忠案,承节案,承信案,进武案,差注案,生事上下案,掌阙案,资次案

  • 掌故

    官名。亦称掌固。西汉置,属太常,故亦称太常掌故,秩百石。又有文学掌故、太史掌故、治礼掌故等。熟习礼乐制度等典章故事,备咨询。武帝时,丞相公孙弘请置博士弟子,一岁皆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 择太常

  • 商务司郎中

    官名。清末农工商部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定额三人,正五品,奏补。掌本司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