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制司员外郎
官名。即“仪制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即“仪制清吏司员外郎”。
即朝廷发给官员作为俸饷之银两, 如清朝亲王年俸银一万两,世子年俸银六千两。
官署名。南朝梁置,掌皇太子膳食。长官为丞。
官名。北齐置。属领左右府,下统刀剑备身副都督,刀剑备身五职及刀剑备身等,掌侍卫皇帝左右。从四品上。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司仓司长官(一说在其上曾设中大夫,此职为次官),员一人,掌各种谷物的贮存、加工、使用和借贷,下设小司仓上士以佐其职。领舍人上士、司禄上士、神仓中士、黍仓
官署名。辽朝置。负责督察达里底、谟葛夫等部,始置于道宗清宁九年 (1063)。
官署名。辽为南面官署,统领东京政事及部分军政,治东京 (今辽宁辽阳)。会同元年(938),太宗改南京为东京,始置。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因亲征泽、潞置,以枢密使任留守。其后,皇帝出巡或亲征,皆置,
官名。隋文帝置库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诸郎为郎,废员外郎, 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库部员外郎,见该条。
官署名。明洪武三年(1370)置,设仪卫正、仪卫副各一人,后增副一人。司仗六人,后改为典仗。掌王府侍卫仪仗。建文(1399—1402)中曾改王府仪仗司。成祖即位,复旧制。明代王府仪卫机构。设仪卫正一人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虞部下大夫掌炭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名。即太子左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