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谒者

中谒者

官名。西汉刘邦置,以灌婴任此职,随从征伐。南朝宋、十六国后赵及北魏亦置,皆用宦官充任。后赵申扁任此职时,掌机密,处理奏案,权倾内外。北魏时属中谒者仆射,随侍宫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职员令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参见“谒者”。


1、官名,西汉刘邦始置,以灌婴任此官,随军征伐,掌引见接待。

2、官名,西汉置,为大谒者之副,掌引见接待宾客等事。《汉书·魏相丙吉传》:“中谒者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兒汤举秋,贡禹举冬,四人各职一时。”

3、官名,为中宫谒者的省称。王先谦说:“下文中宫谒者称中谒者(见《后汉书集解》)”。中谒者三人,宦者,俸四百石,掌报中章等事。《后汉书·孝安帝纪》:“二月戊戌,遣中谒者收葬京师客死无家属及棺椁朽败者,皆为设祭;其有家属,尤贫无以葬者,赐钱人五千。”又《后汉书·窦融传》:“帝愍融年衰,遣中常侍、中谒者即其卧内强进酒食。”

其后,南朝宋、十六国后赵、北魏也置。后赵申扁任此官时,掌机密、处理奏案,权势极大。

猜你喜欢

  • 京师警察厅守卫所

    京师警察厅内部机构。承总务处之命,掌管门卫警戒,夜间巡逻。设巡官一人,巡长二人,巡警三十三人。

  • 详理使

    使职名。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特置,以礼部尚书李岘、兵部侍郎吕湮为使,与御史大夫崔器共按陈希烈等狱。

  • 兵官

    官名。郑成功所设六官之一,主征战、兵仗等事。

  • 延资库使

    使职名。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改备边库为延资库后置,初以度支郎中判,四年以宰相判,掌收纳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钱物。五代后梁太祖时,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官名。唐置,为延资库长官,以宰相兼任

  • 挏马官

    泛指挏马令、丞、尉等官,属太仆,掌取马乳制酪供宫中用。详“挏马”条。

  • 四善

    官制用语。唐宋考察流内官的标准之一。以“德义有闻、清谨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为四善。唐代考课之制,在品德方面的普遍要求有四条,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合称四善。宋代与金代考课在品

  • 仪同三师

    即享受与太师、太傅、太保相等的礼仪待遇。北魏前废帝普泰元年(531)特置,居上公下、三公上,以授尔朱世隆。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又授清河王元亶。

  • 验封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验封司郎中。明清吏部验封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司封部郎中设,一人,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中一人,以科甲出身者注授。

  • 司藏署

    官署名。北齐太子家令寺所统诸署之一,置令、丞,别领仗库、典作二局丞。隋朝沿置,令一员、丞三员。唐朝置令一员、丞二员,掌东宫库藏财货、出纳及土木营缮等事,又有计史一员。

  • 崇仪副使

    官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置,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