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江

龙江

①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龙江。《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龙江在“县东南十里。其上流为县城南之龙首河,汇诸溪而东南广五里,初名螺文江,宋邑人林栗改今名,下流合海口江。……又东十余里入海”。

②又名蜀水。亦即《水经注》之浊水。下游名瑞河。即今江西西部锦江。为赣江支流。源出宜春县西北境慈化附近,东流到新建县南入赣江。《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万载县:龙江在“县北五里。源出县西百二十里金钟湖,东经大关岭,过龙山为龙河,又东入瑞州府境而为蜀江”。

③即今广东顺德市西北顺德水道。《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顺德县:龙江在“县西北四十里,即西江水也,流入县界,经龙穴山阳,谓之龙江,又东入南海县境,会于北江”。

④又名循江、龙川江、东江。即今广东粤江支流东江。晋左思《吴都赋》“目龙川而带坰”,指此。《寰宇记》卷159循州龙川县:“龙川江旧名浰溪, 自虔州安远县流至县界。”《明一统志》卷80惠州府:东江“出赣州安远县,南流过龙川、河源至府东西流,过博罗入广州界,即为龙川”。又《清一统志·惠州府》:龙江“自江西赣州府定南厅南流入龙川县境,合江西水,又西南受雷江水,又西南入河源县界。会新丰江,经县东而南,又南经永安县西百里,历永安、博罗二县界,左受神江、义容江、秋乡江,右受泷头、公庄诸水,西南经归善县,北受西江水,又西经博罗县南,又西入广州府东莞、增城二县界”。抵虎门入海。

⑤即今广东四会市北龙江。《寰宇记》卷157四会县:龙江水“在县东北。源出万金乡”。《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四会县:龙江在“县北百里。源出石港潭,滩石隘险,至金溪始漫流,可通小舟。经县东北二里出金冈山下,会于绥江”。

⑥亦名龙溪水。即今广西柳江西支流龙江。《元和志》卷37龙城县:“龙溪水,经县南,入潭水。”《舆地纪胜》卷112柳州:龙江“同上源出宜州,会于柳”。《方舆纪要》卷109柳城县:龙江“在县西。自庆远府宜山县东流入境,又东南流与融水合而为柳江”。

⑦今广西龙州县水口河及左江。《明史·地理志》 龙州:“南有龙江, 自交阯广源州流入,即丽江也。”

⑧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15宾州:龙江水“与都历小江合流。在迁江县北二里”。《方舆纪要》卷109迁江县:龙江在“县南三里。源出鹧鸪山之白龙洞,下流入大江”。

⑨在今广西宜山县北,为柳江支流。《寰宇记》卷168宜州龙水县:“龙江在州北一百步,源从抚水等州合流至城北,东流二十三里至柳、象、浔、潭、龚、梧等州,归于南海。”《舆地纪胜》卷122宜州:龙江“其江源自诸溪洞众流出,至州三十余里,谓之江口,近怀远寨合为龙江。古老相传:江道如龙,谓之龙江”。


(1)水名。柳江支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和贵州省东南部。源于贵州省三都县三洞乡,向南流经荔波县后入广西境,东流至柳城县凤山镇西注入柳江。上源贵州段称樟江。在广西境内上游称打狗河,中游称金城江,于宜州、柳城县两市境始称龙江。因传说八龙见于江中,故名。长367千米,流域面积 16449 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大环江、中洲河、小东江、天河等。水力资源丰富,已建有六甲、拉浪、洛东等电站。流域内矿藏资源丰富。干支流均可通小木船。(2)村名。在海南省三亚市东部。属海棠湾镇。人口 1200。原有一河与海相通,名龙江,过去商贸较活跃,逐渐形成聚落,遂以河名。产稻、甘薯、橡胶、甘蔗、槟榔、胡椒、椰子、杧果、菠萝、香蕉等。有公路通223国道。(3)即“西溪(1)(1)”。


猜你喜欢

  • 大通支线

    从辽宁黑山县南大虎山,北至通辽(今属内蒙古)。全长251.7公里。为京奉铁路支线。1921年动工修筑,1927年建成。

  • 南头寨

    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唐于此置屯门镇。宋为屯门寨。明置东莞千户所于此。

  • 会仙石

    在今河北承德县西北。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打造馆“西南行十余里,至中顿。顿之西南有大山,上有建石,望之如人,曰会仙石。山下大川流水,川间有石屹然对山,乃筑馆其上。傍有茂木,下湍水,对峙大山。大山之西

  • 风柜尾

    在今台湾澎湖县西南风柜里。清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卷1:风柜尾澳“在厅治南二十五里,可容小艇”。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纪》:明天启二年(1622),荷兰船舰至澎湖,“复于风柜尾、金龟头、嵵里白沙、渔

  • 西海州

    南宋景定二年(1261)改海州置,治所在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市、赣榆、东海、沭阳、涟水等县及以东之地。后复改海州。

  • 蓝无里国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哥打拉夜” 义为王城,疑为此国都城所在。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有专条记述。《岭外代答》 卷3 “大食诸国” 条作蓝里。《岛夷志略》 作喃&#x

  • 春秋周邑。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左传》:定公六年(前504),“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郑人将以作乱于周,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古邑名。春秋周邑。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左传》定公六年(

  • 杂罗县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 置,属汀州。治所即今福建龙岩市。天宝元年(742)改名龙岩县。古县名。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治今福建省龙岩市。属汀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龙岩县。

  • 常安镇

    在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北长安村。旧属永宁州。明置巡司于此。清置长安汛。(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北。明于此置巡检司。(2)今镇名。(1)在河北省藁城市东南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4.9万

  • 威德城

    东晋建元二年 (344) 慕容皝改涉夜城(南罗城) 为威德城。在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源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流域。一说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晋书·慕容皝传》: “改涉奕于城为威德城。” 《方舆纪要》 卷18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