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市镇

龙市镇

①亦作隆市镇。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龙市镇。明万历《合州志》卷8:隆市镇“在隆市里”。清光绪《合州志》卷4:隆市镇“距城九十里”。

②即今四川隆昌县西龙市镇。清乾隆《隆昌县志》卷4:龙市镇场在“县西三十五里”。


(1)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西部、龙江中游。面积20.3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市,人口1万。南宋建炎年间建村,因龙江得名,称龙头。后传说:龙首伏于村北岩石上,又称为砻头。元代渐成集市,称砻头市,简作砻市。1934年宁冈县治迁此后,演称龙市。1950年属砻市镇和庄前乡,1958年设龙市公社,1984年改设镇。2000年划为井冈山市建制。产稻、油茶等。有农机、汽车修理、陶瓷、木竹加工、食品、花炮等厂。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在此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现有毛泽东、朱德、陈毅旧居,会师纪念馆、会师纪念碑等。319国道在此与宁炎公路相交。(2)在重庆合川市东北部、渠江右岸。面积77.3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市场,人口 3410。场内有三口水井(俗称龙泉),清水常溢,顺水相连,宛若游龙,形成市场,故名。明洪武为隆市里的隆市镇。清乾隆末归明月里;光绪改为龙市镇,为龙涞镇辖镇;宣统为龙涞镇治所,属西里。1938年分龙市镇增置佛门乡;次年佛门乡、龙市镇组建佛龙镇。1941年裁佛龙镇,复原建制,龙市镇改称乡。1949年底区设此,1952年析乡街道增置龙市镇。1958年镇、乡组建龙市公社,1983年复为乡。1992年龙市、佛门、孙家三乡建立龙市镇,次年佛门乡划出。2001年佛门乡又并入。产稻、小麦、玉米和花生、柑橘,为全市水稻、水鸭产区和蚕桑基地之一,毛烟著称。有造纸、酿造、粮油等厂。合肖干线经此,北接龙孙、龙佛、孙丁公路,南连龙涞支线,渠江通轮船。有东汉单室崖墓群、明代巴岩寺摩崖造像等。(3)在四川省隆昌县西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市,人口 2900。明代中叶建场,镇以驻地名,因周围山峦似五龙聚会,故名。1949年为东岳乡,1958年改龙市公社,1983年置龙市镇。1992年廖家、福庆二乡并入。主产油菜籽、花生、蚕茧、生猪等。矿产有煤、水泥矿石等。有酿酒、兽药、采煤、纸箱等业。为农贸集市。有公路通金鹅镇。为辛亥革命先驱黄复生诞生地。


猜你喜欢

  • 益州塘

    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宜春县 “李渠” 条下: 益州塘 “在 (府) 城西北,亦唐元和中李将顺所筑。广三十亩,形象以为塘,于州利益,故名。中有二岛曰卧龙洲。自塘穿渠绕州治,与李

  • 闽州

    南朝陈永定初置,治所在侯官县 (今福建福州市)。天嘉五年 (564) 废。隋大业初改泉州复置闽州,治所在原丰县 (今福州市)。大业三年 (607) 改为建安郡。唐景云二年 (711) 复改泉州为闽州,

  • 待王镇

    清置,属修武县。即今河南焦作市东二十里待王镇。《方舆纪要》 卷49作 “待至镇”。谓 “皆以武王伐纣时所经而名之也”。在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市马村区东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8万。《修武县志》:待

  • 林家店

    ①即林家甸。今黑龙江省林甸县。②亦名林扒镇。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南林扒镇。清乾隆 《邓州志》 卷5 《集镇》: 林家店 “在州西南五十里。有集”。

  • 万罗山

    在今安徽贵池市南二十里。以圆峰孤突,群山罗列而名。上有逻人石。李白诗“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即此。

  • 僮阳郡

    南朝梁天监五年 (506) 置,治所在僮县(今江苏沭阳县南六里)。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为沭阳郡。南朝梁置,治怀文县(今江苏省沭阳县)。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名沭阳郡。

  • 千家窑镇

    即今浙江嘉善县治西北十二里千窑镇。《方舆纪要》卷91嘉善县“陶庄镇”条:千家窑镇“在县西北十二里。民皆业陶”。

  • 满番汗

    主要指今朝鲜平安北道清川江下游西岸地区。《三国志· 魏书 · 东夷传 · 韩传》 裴松之注:“ 《魏略》 曰: 昔箕子之后为朝鲜侯……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

  • 格德尔古河

    即今青海都兰县西北素梭郭勒河。《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 柴达木河 “西北流,格德尔古河、乌兰乌苏河、布隆吉尔河俱自其东注之”。

  • 湖心亭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明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 卷2: 湖心亭 “旧为湖心寺,鹄立湖中”。明弘治时寺毁,万历四年 (1576) 重建,始称湖心亭。今亭系1953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