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亭镇
即今福建武夷山市南七十里兴田镇。元置黄亭巡司。清于此置兴田驿,因名兴田镇。
即今福建武夷山市南七十里兴田镇。元置黄亭巡司。清于此置兴田驿,因名兴田镇。
五代方镇名。后晋改永平军置,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后汉改为永兴军。五代方镇名。五代晋置,治京兆府(治今陕西西安市)。领京兆府、棣州。汉改名永兴军。
西魏大统十三年 (549) 置,属武都郡。治所即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北周移武都郡治此。隋大业三年 (607) 改名虢县。古县名。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置,治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镇。属武都郡。
即今山西河津市东北僧楼乡。《清一统志·绛州》 “方平镇” 条下: 僧楼镇 “在县东北”。在山西省河津市东北部,北依吕梁山,西靠209国道。面积75.2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僧楼,人口1.
元置,属庆远南丹州安抚司。治所在今广西凤山县境。明洪武初废入东兰州。
即今湖北鹤峰县北北佳镇东。清设鹤峰州州判驻此。1929年至1933年贺龙领导的红军曾建乡苏维埃于此。
隋置,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明史·太祖本纪》: 龙凤元年 (1355) 定计渡江,“诸将请直趋集庆 (南京市)。太祖曰: ‘取集庆必自采石始。采石重镇,守必固。牛渚前临大江,彼难为备,可必克
南齐于鞞县置,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绛溪河北岸。《舆地纪胜》卷146简州:牛鞞戍“在州城内西岸。《元和志》:南齐于此置牛鞞戍”。后改为牛鞞县。
即汉长安城的洛城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城乡高庙村北。《三辅黄图》 卷1: “长安城北出东头第一门曰洛城门,又曰高门。”
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汉书·地理志》河南缑氏县:“有延寿城。”《水经·洛水注》:“休水又径延寿城南。”即此。
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北大横镇。《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剑浦驿”条下:“又大横驿,在府北四十里。明初置,正统间为寇所毁,景泰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