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镇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定蕃、飞越、和孤三镇兵。”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定蕃、飞越、和孤三镇兵。”
明崇祯十二年 (1639) 改新田营置,属道州。治所在新田营 (今湖南新田县)。清属永州府。民国初属湖南衡阳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南部、舂陵水支流新田河流域。属永州市。面积1004平方千米
在今云南玉溪市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15新兴州: 罗么山 “在州东北二十里。今名石崖山,下有白龙泉,流为罗么溪。溪凡九曲,入于大溪”。
即慈化寺。今湖北当阳市东慈化镇。清同治《当阳县志》卷1《市镇》:化寺在“治南二十里”。
即大古剌。在今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下游一带。或在勃固,或在丹那沙林。《新唐书·南蛮下·骠》:“由弥臣至坤朗,又有小昆仑部,王名茫悉越,俗与弥臣同。由坤朗至禄羽,有大昆仑国,王名思利泊婆难多珊那。川原大于弥
即望海台。汉武帝时置,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水经·淇水注》:清河“枝津右出焉,东径汉武帝故台北。《魏土地记》曰:章武县东一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去六十里。基高六十丈,俗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又
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北赵河畔。《水经·湍水注》:“涅水又东南径安众县,堨而为陂,谓之安众港。魏太祖破张绣于是处。”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南。《清一统志·泰安府》:戊己山,“《府志》:明弘治间筑土所成,以镇黄河决口,下临龙潭,即古决口也。山名戊己,取土制水之象。山上有亭, 为张秋名胜”。
即梓潼庙。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明史·礼志四》: “梓潼帝君者,记云: 神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
①十六国前凉张氏筑,在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北崔家庄附近。《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六年 (429),西秦 “南安太守翟承伯等据罕幵谷以应河西, 暮末击破之, 进至治城”。八年 (43
①五代晋开运初闽王延政升永平镇置,为潭州治。治所即今福建南平市。因剑津以为名。南唐保大六年(948)改名剑浦县。②1937年改龙州县置,属广西省。治所即今广西龙州县。1951年与上金县合并改置丽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