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韩山

韩山

①在今江苏沭阳县东北五十里。《寰宇记》卷22沭阳县: 韩山 “按 《州旧记》,韩信为楚王,讲武之所也”。

②在今江西波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鄱阳县: 韩山 “明宣德中,建淮藩于郡城,此为窀穸之所”。《清一统志·饶州府一》: 韩山 “在鄱阳县北六十里。上有韩信祠,因名。明淮王葬此,改名安山”。

③又作东山。在今广东潮州市东一里。《舆地纪胜》 卷100潮州: 韩山 “与州山相对”。《明一统志》卷80潮州府: 韩山 “在府治东。唐韩愈曾登览,植木其上,邦人因呼为韩木。科第多寡,则以其花木之繁卜焉,有无亦如之”。


在广东省潮州市城东,濒临韩江。海拔121米。旧名东山、双旌山。顶有三峰形似笔架,又名笔架山。宋代为纪念韩愈,于山麓建韩文公祠(韩祠),故山、水因称韩山、韩江。江岸有窑灶密集排列,有“百窑村”之称,为中国古瓷器生产基地。


猜你喜欢

  • 龙窟铺

    一名龙津市。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信江北岸龙津。元于此置龙津驿,清裁。信江在余干县境亦称龙窟河,铺因以为名。

  • 小相公岭

    在今四川越西县西南。《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小相公岭“在越巂卫城南五十里。山势高耸,石磴崎岖”。《方舆纪要》卷74越巂卫:小相公岭“自麓至顶十五里,武侯所开也。《志》云:岭四时有雪,往来骑者徙步

  • 长乐郡

    ①北魏改长乐国置,属冀州。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枣强、新河、南宫、武邑等县市地。隋开皇三年(583)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福州置,治所在闽县(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

  • 禄水

    亦作绿川。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北贵平河,为球溪河支流。《寰宇记》 卷85贵平县: 禄水 “在县南三十七步,流入仁寿县”。《方舆纪要》 卷67仁寿县:绿水 “在县北八十里。水多鱼虾,因名。自双流县流入境,下

  • 塔门汛

    清置,属大鹏营。在今香港九龙东北塔门洲。有把总驻防。

  • 堰头镇

    即泺口。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洛口集。明置堰头镇巡司。《方舆纪要》 卷31历城县载:堰头镇 “即泺水入大清河处,筑堰以分其流,因曰堰头”。古镇名。又称下泺堰或泺口。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北洛口。因泺水入大

  • 训州

    唐置,为羁縻州,属黔中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安龙县南。南宋后废。唐置,治今贵州省安龙县一带。属黔州都督府。宋废。

  • 皋狼

    战国时赵邑,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三十五里南村。《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 “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史记·赵世家》: “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 皆此。西汉置皋狼县。古邑名。战国赵邑。治今山西省

  • 大胜堡

    明置,属广宁右屯卫。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北。《明史· 神宗本纪》: 万历三十七年(1609),“拱兔陷大胜堡,游击于守志战于小凌河,败绩”。

  • 焦墟

    在今江苏邳州市东南。《资治通鉴》: 南朝宋泰始三年 (467),沈攸之奉诏攻彭城,“攸之至焦墟,去下邳五十余里”。《宋书·沈攸之传》 作 “迟墟”。在今江苏省宿迁市西北。南朝宋泰始三年(467年),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