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路
元大德九年 (1305) 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静安县 (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北鄂伦苏木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及固阳县地。延祐五年 (1318) 改为德宁路。
元大德九年(1305年)以黑水新城置,治静安县(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鄂伦苏木古城)。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包头市、固阳县。延祐五年(1318年)改名为德宁路。
元大德九年 (1305) 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静安县 (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北鄂伦苏木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及固阳县地。延祐五年 (1318) 改为德宁路。
元大德九年(1305年)以黑水新城置,治静安县(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鄂伦苏木古城)。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包头市、固阳县。延祐五年(1318年)改名为德宁路。
在今山东高密市西北五十里。《水经·潍水注》:潍水“西有厉阜,阜上有汉司农卿郑康成冢,石碑犹存”。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诸暨市。《元和志》 卷26越州诸暨县: “界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 唐属越州,光启中钱镠更名暨阳县。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复名诸暨县。南宋初属绍兴府。元属绍兴路。
元大德五年 (1301) 改鄂州路置,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省会。治所在江夏县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约当今湖北蒲圻市以东,汉川县及长江以南,鄂州、咸宁二市以西,通城县以北地。至正二十一年 (13
明置,在今贵州龙里县西十里。《清一统志·贵阳府》: 高砦 “明王三善讨安邦彦,既克龙里,引兵复进,夺高砦及七里冲”。
一作括仓山。在今浙江省仙居县东南。晋葛洪 《抱朴子· 内篇》 卷4: “按 《仙经》,可以精思合作仙药者,有……大山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 《新唐书·地理志》 处州丽水县 “有括苍山”,即
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见“芒砀山”。
①又名西津渡、京口渡。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部江边,为南北对渡口。《宋书·刘景素传》:元徽四年(476),刘景素攻京口,“时张保水军泊西渚”。即此。②亦作西陼、南堂西渚、鹦鹉州西渚。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
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资治通鉴》:唐光启二年(886),“王行瑜进攻兴州,感义节度使杨晟弃镇走,据文州,诏保銮都将李鋋、扈跸都将李茂贞、陈佩屯大唐峰以拒之”。古山名。在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资治通鉴》
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明史·地理志》 长宁县: “治东西有二溪,并冷水溪,三溪合流入大江,曰三江口。又东出虞公峡曰淯溪,亦曰武宁溪,其下流入于大江。”
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122宜州: 智州山 “其山乃智州所治,今遂为名”。《方舆纪要》 卷109河池州: 智州山 “州西四十里。盘纡绵凡百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