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厂
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北五十里青龙厂镇。清代曾在此办厂开采青铜。
集镇名。在安徽省肥东县西北部、青龙水库东侧。青龙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60。原名张管店,后因从白龙至青龙有三岗,即白龙岗、乌龙岗、青龙岗,此地为青龙岗,故名。地处江淮分水岭北侧,池河发源于此。产稻、麦、油菜籽、花生、烟叶等。有机械、铸造、水泥预制件、粮油加工等厂。有集市,为肥东西北和长丰交界地带农贸中心。合青、店造公路经此。
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北五十里青龙厂镇。清代曾在此办厂开采青铜。
集镇名。在安徽省肥东县西北部、青龙水库东侧。青龙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60。原名张管店,后因从白龙至青龙有三岗,即白龙岗、乌龙岗、青龙岗,此地为青龙岗,故名。地处江淮分水岭北侧,池河发源于此。产稻、麦、油菜籽、花生、烟叶等。有机械、铸造、水泥预制件、粮油加工等厂。有集市,为肥东西北和长丰交界地带农贸中心。合青、店造公路经此。
南宋绍兴二十年 (1150) 置,属永春县。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9永春县 “南峰寨” 条: “相近有占仔、碧溪等寨。《志》 云: 碧溪寨,宋绍兴二十年州将陈敏讨捕山寇,以其地控漳、泉
西汉神爵三年 (前59) 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二十里汲下村。《汉书·地理志》 注引阚骃云: “以河内有汲,故加新也。” 东魏属许昌郡。隋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洧州。贞观元
在今福建沙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7沙县: “洛溪在县东南,源出尤溪县。又有洛阳溪,亦出焉。西北流,合诸小溪水,流入大溪。”
一名乌伤溪水。又名东江。在今浙江义乌市境。《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东阳溪“出大、小盆山,屈曲流二百里,始至此,俗谓之河埠,西入义乌县境,至培磊市与画溪合流”。
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宋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 “洞庭山之北,宜春口出焉。韩退之诗 ‘朝发宜春口’,即此地也。”
①在今江苏溧水县南。《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溧水县:沙湖“在县南六十里。周五十余亩,为堰以资灌溉”。②在今江苏盱眙县北。《方舆纪要》卷21泗州:“沙湖在州北五里。当祖陵之东南。”③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
①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九十里。清为围场中森林之一部分,清末始砍伐,民国间为热河木材产地。②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清一统志·解州》:锥子山 “在平陆县东北,接夏县界,孤耸如锥”。故名。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尚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 《孔传》: “北裔水中可居者曰州。”《孔疏》: “流徙共工于北裔之幽州。” 《阮元校勘记》:“ 《说文》 无洲字。水中之地,本只作州,后人加水
一名柳林镇。即今河南信阳县 (平桥镇)南三十八里柳林乡。民国 《重修信阳县志》 卷18《兵事》: 咸丰十一年 (1861) 七月,太平军入信阳,“由谭家河窜青石桥南,折至柳林”。
一名花海子。在今甘肃玉门市北花海乡。为赤金河所汇。《清史稿·地理志》 玉门县:“阿拉克湖即延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