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溪

青溪

①亦作清溪。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即三国吴赤乌四年 (241) 在建业城东南所凿之东渠。发源于今南京市钟山西南,北通玄武湖,以泄湖水,屈曲穿过今南京市区,南入秦淮河,长十余里,为六朝京都漕运要道。因逶迤九曲,后世又称九曲青溪。《晋书·卞壶传》: 东晋咸和元年 (326),卞壶等与苏峻战于西陵,为峻所破; 后苏峻 “进攻青溪”,因风纵火,卞壶战死于此。五代吴以后逐渐湮废,今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

②北宋时圣公方腊之都。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宋史· 徽宗纪》 载: 宣和二年(1120),方腊在青溪县以诛朱勔为名,聚众揭竿起义,自称 “圣公”,建元永乐,定都青溪。三年四月,兵败被俘。不久在京师被杀。

③一名清溪。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水经·沮水注》: “沮水南径临沮县西,青溪水注之。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源也。……其水导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清溪为名。……青溪又东流入于沮水。” 《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清溪 “在县西南六十里,流径县南,东合沮水”。


古水名。发源于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西南,屈曲穿过今南京市区东部流入秦淮河,长十余里。因曲折最多,后世亦称为九曲青溪。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在自然河流基础上加以整治,因位于建业城东,又名东渠。六朝时为京师防守要地,溪上置栅。五代吴以后逐渐堙废,今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


猜你喜欢

  • 抃傍山

    在今甘肃卓尼县西。《元和志》卷39临潭县:抃傍山“在县东十一里。抃傍,羌语也,羌语呼石为抃,呼高为傍,因以为名”。

  • 蒲阪津

    一名蒲津。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与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之间黄河上。《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东汉建安十六年 (211),曹操讨马超,“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

  • 杨林市

    即今湖北松滋县南四十四里杨林市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松滋县南有杨林市。

  • 鱼皮部

    清初又称使犬部。分布在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下游地区。包括赫哲,费雅喀、库页等族。清吴桭臣 《宁古塔纪略》: 衣朗哈喇 “又东北五六百里为呼儿喀; 又六百里为黑斤; 又六百里为非牙哈; 总名乌稽鞑

  • 普文县

    1927年置,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镇。傣语 “普文” 意为居住在南滕河流域的蒲人。1930年废入思茅县。旧县名。1927年由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七区改置,治普文(今云南景

  • 晓天镇

    即今安徽舒成县西南一百里晓天镇。清置巡司于此。在安徽省舒城县西南部、晓天河东岸。面积16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晓天,人口 2370。 相传朱元璋宿此,翌晨醒时天刚拂晓,遂以“晓天”为名

  • 鸦鸣谷

    一名鸦儿谷。在今山西寿阳县东南三十里。《资治通鉴》: 唐乾符五年 (878),“昭义兵还至代州,士卒剽掠,代州民杀之殆尽,余众自鸦鸣谷走归上党”。《方舆纪要》 卷40寿阳县: 鸦儿谷 “ 《图经》,谷

  • 西康省

    简称康。清末拟建西康省。1914年傅嵩林奏请设西康省云:“边地方古康地,其地在西,拟名西康省。”1926年设西康屯政使,1929年改设西康政务委员会, 1939年正式建西康省, 省会在康定县(今四川康

  • 断洪堤

    (隄) 在今江西九江市西。《新唐书·地理志》 江州浔阳县: “西有断洪堤,会昌二年刺史张又新筑,以窒水害。”

  • 丫八石山

    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北。《清一统志·锦州府一》:丫八石山“在锦县(今锦州市)北三十里。数峰插云,峰后有涧,深不可测, 山上有石柱九,相传辽萧太后梳妆楼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