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平县

阳平县

①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即今山东莘县。东汉为侯国。三国魏属阳平郡。西晋永嘉后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复置,北齐改为乐平县。隋开皇六年(586)复改阳平县,八年(588)改为清邑县。

②南朝宋置,属鲁郡。治所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北羊庄。北齐省。

③南朝宋侨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江苏铜山县境。北魏属南阳平郡。后废。

④南朝宋改洋平县置,属桂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龙江下游及红水河下游一带。后废。

⑤北魏置,属江夏郡。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隋开皇七年(587)改为饶良县。

⑥1935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宁强县析置,治阳平关(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镇)。同年3月废。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莘县。属东郡。东汉改为侯国,后复为县。西晋永嘉后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北齐改为乐平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名阳平县,属魏州。开皇八年改为清邑县。(2)南朝宋置,治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属徐州。北齐废。(3)北魏改比阳县置,治今河南省泌阳县。为东荆州治。隋开皇七年改名饶良县。(2)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5年由陕西省宁羌县阳平关地区析置。治今宁强县阳平关。县因以为名。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


猜你喜欢

  • 冢岭山

    在今陕西洛南县西北,与商州市、蓝田县交界处。《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丹水县: “水出上雒冢领山。” 又上雒县: “ 《禹贡》 雒水出冢领山。”《水经·丹水注》: “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一名高猪

  • 荣经河

    古名邛水、邛崃水。即今四川荥经、天全二县境之荥经河,为青衣江西支流。《寰宇记》 卷77荣经县: 荣经水 “在县东一里,出严道县青山下,入县界”。《方舆纪要》 卷72荣经县: 荣经水 “在城东。荣水出大

  • 吉州山

    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东。《寰宇记》卷106洪州南昌县:吉州山“在城西北一百九十里,与松门山相对。其上居民云是秦时移此”。

  • 信义郡

    南朝梁天监六年 (507) 置,治所在南沙县 (今江苏常熟市西北五十里)。隋开皇九年 (589)废。南朝梁置,治南沙县(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辖境约当今江苏省常熟市及昆山市西部分地。属南徐州。隋平陈废。

  • 卢石山

    亦作芦石山。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境。《寰宇记》卷22海州朐山县:“卢石山在县东南六十里。……石色黑,因以为名。”相传韩信为楚王,镇于三卢。《清一统志》引宋张耒云:“三卢者,卢石山、伊卢山、句卢山也。”

  • 岳普湖设治局

    1940年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岳普湖县。1943年改为岳普湖县。1940年由疏勒、英吉沙、伽师等县析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岳普湖县岳普湖镇。1943年升县。

  • 辽阳州

    清康熙三年(1664)升辽阳县置,属奉天府。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1914年复降为县。清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升辽阳县置,治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属奉天府。1913年复降为县。

  • 大罗卫

    明弘治七年(1494)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西侧。《方舆纪要》卷117大罗卫:“州境旧为荒原,弘治中置州及卫,得古碑曰大罗城, 因以名卫。”清康熙八年(1669)废。

  • 海康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雷州置,治所在海康县 (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遂溪、湛江以南雷州半岛。乾元元年 (758) 复为雷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雷州改置,治所在海康县(今广东雷州市),

  • 伊克乌兰和硕河

    即今青海刚察县沙柳河。《清史稿·地理志》青海:“伊克乌兰和硕河,源出巴颜山,南流入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