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山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寰宇记》卷100福州:长乐山“在州东六里。越时有神仙骑马来此,因名白马山。天宝六载敕改为长乐山”。
②在今四川遂宁市西三里。《明一统志》卷71潼川州:长乐山“在遂宁县西。形如蟠龙,顶平如砥”。
③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罗山。《元和志》卷4灵州回乐县:长乐山“旧名达乐山,亦曰铎洛山,以山下有铎洛泉水,故名。旧吐谷浑部落所居,今吐蕃置兵守之”。《寰宇记》卷36废鸣沙县:长乐山,“按《十道记》云:安乐州在灵武南稍东一百八十里,近长乐山”。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寰宇记》卷100福州:长乐山“在州东六里。越时有神仙骑马来此,因名白马山。天宝六载敕改为长乐山”。
②在今四川遂宁市西三里。《明一统志》卷71潼川州:长乐山“在遂宁县西。形如蟠龙,顶平如砥”。
③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罗山。《元和志》卷4灵州回乐县:长乐山“旧名达乐山,亦曰铎洛山,以山下有铎洛泉水,故名。旧吐谷浑部落所居,今吐蕃置兵守之”。《寰宇记》卷36废鸣沙县:长乐山,“按《十道记》云:安乐州在灵武南稍东一百八十里,近长乐山”。
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北三十里柏井乡。《方舆纪要》卷40乐平县:百井寨“亦谓之东百井镇,以阳曲县有百井也。今设百井马驿于此”。
即今福建霞浦县西南溪南镇。民国 《霞浦县志》 卷6《城市志》: 南乡有溪南市。
即黄峒。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新唐书·西原蛮传》: “又有黄氏,居黄橙洞。”即“黄洞”。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方舆纪要》卷101新会县:长沙塘营“在县西南。有北腊、山船、金坑、雷公岩、斩头等山贼”。
①在今河北丰润县东北四十五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马头山“其山数峰驰骤,最南一峰昂若马首”。②在今河北万全县西。《方舆纪要》卷18万全右卫:马头山,“《志》云:在洗马林堡西北四里, 山下流泉,盛暑
唐置,即今陕西眉县东横渠镇。
在今山东巨野县北五里。又名巨野泽。《尚书·禹贡》:“大野既潴。”《周礼·职方》 兖州:“其泽薮曰大野。”《左传》:哀公十四年(前481),“西狩于大野”。皆即此。古济水中流在此通过,向东有水道与古泗水
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南博贺、龙山二镇。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56电白县: “西南海中有博贺岛,海艘云集。上有炮台。”
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平海。《宋史·地理志》 惠州归善县: 有淡水盐场。
北宋置,属璧山县。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西北含谷镇。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北部。面积29.4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含谷场,人口 2400。因境内宋代建有含谷寺而得名。原属巴县辖地,1930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