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州
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 升铅山县置,直隶江浙行省。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三里。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为县。
(铅yán)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升铅山县置,治今江西省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直隶江浙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铅山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铅山县。
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 升铅山县置,直隶江浙行省。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三里。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为县。
(铅yán)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升铅山县置,治今江西省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直隶江浙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铅山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铅山县。
战国韩邑,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战国策·韩策一》: 苏秦为合纵说韩王曰,“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牛马”。古邑名。战国韩邑。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产利
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二十里东阳关。《方舆纪要》卷42黎城县:吾峪关“在吴儿峪口。马氏曰,吾儿峪即故壶口关,盖音讹也。今其地至为要隘,有巡司戍守”。
相当今江苏南通、通州市一带。本长江口沙洲,后与北岸大陆相连。《资治通鉴》: 南朝梁承圣元年 (552),侯景败走,自滬渎下海,欲向蒙山,其下羊鹍谋诛之,因景昼寝,语舟师直向京口,“至胡豆洲,景觉,大惊
在今湖北郧县东。《寰宇记》 卷143郧乡县: 兜牟山 “在县东十里。即汉中郡与南阳郡分界处”。
又作博和里屯。明末清初索伦部屯寨,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支流托木河口北岸卡赞卡村一带。《清太宗实录》 卷51: 崇德五年 (1640) 三月,萨穆什喀等讨博穆博果尔乱,“博和里屯之额尔喷……,已归额
明置,属小河守御千户所。在今四川平武县北铁龙堡。《方舆纪要》 卷73小河守御千户所: 铁龙堡在 “所东七十六里。有两山对峙,峭壁万仞,二水会流,深不可测。上为铁索桥,索凡六条,各长一十五丈,引于河之西
即绲戎。在今甘肃陇山以西。《诗经·大雅 ·绵》: “混夷駾矣。”
唐置,属羁縻归思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三年 (1043) 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思里堡西。属思顺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废。
元置,即今山东鱼台县城谷亭镇。明废。水站。即今山东省鱼台县城谷亭。元置,属济宁路。明废。
唐贞观六年(632)置,属羁縻冉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红原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