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河

金河

①即古到刺山水。在今河北蔚县东。《清一统志·宣化府二》 引 《旧志》: “金河在蔚州东南七十里。发源小五台山,西北流入壶流河。其水映石如金,故名。”

②即古芒干水。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隋书· 突厥传》: 大业三年 (607),炀帝幸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 ……亲巡云内(即古云中,今托克托县东北古城),泝金河而东,北幸启民所居”。同书 《于仲文传》: 仲文“统十二总管以击胡,出服远镇,遇虏破之……于是从金河出白道”。据 《元和志》 卷4: 榆林县东北二十里有 “金河泊”,在今大黑河下游近入黄河处,当因金河所汇得名,即古沙陵湖。《水道提纲》 谓大黑河即隋唐金河,其说是。

③当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南摩楞河。《新唐书·地理志》 夏州塞外道大同城: “北经大泊,十七里至金河。又经故后魏沃野镇城,傍金河,过古长城。”

④在今甘肃酒泉市西。《方舆纪要》 卷63肃州卫: 金河 “在卫西。高居诲 《使于阗记》: 从甘州而西,始涉沙碛,又西北行五百里至肃州,渡金河西百里,出天门关云。唐人有金河戍”。

⑤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支流吉尔马泰河。《辽史·太祖纪》: 天赞三年 (924) 九月,“次古回鹘城。……凿乌山石,取金河水,辇致潢河、木叶山,以示山川朝海宗岳之意”。元耶律铸 《双溪醉隐集》卷5: “和林西百余里有金莲花甸,金河界其中,东汇为龙涡。” 《元史》 卷4: 中统元年 (1260),阿里不哥 “僣号于和林城西按坦河” (按坦,意为“金”)。


古水名。(1)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托克托县北大黑河,下游汇为金河泊,南入黄河。《资治通鉴》:隋大业三年(607年),炀帝“车驾发榆林,历云中,泝金河”,即此。唐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2)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东摩楞河、牧仁河。唐代为夏州北至云中城交通要地。


猜你喜欢

  • 马啼关

    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3江油县:马啼关“在县西(东)二十里”。《清一统志·龙安府二》:马蹄关“在江油县东南十里。窦子明遇仙之处”。

  • 白沙渡

    ①在今浙江建德市南新安江上。宋《淳熙严州图经》卷2建德县:“白沙渡在县(治今梅城镇)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90建德县:白沙渡“新安江渡口也。《南征记》:自建德县绕乌龙岭背,出白沙渡入寿昌,自常山县

  • 南星桥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 《淳祐临安志》 卷7: “朱桥,旧名南星。” 明成化中建南新关。区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泛指凤山路、江城路、秋涛路、复兴街、滨江大道相交一带。以桥得名。桥宋时名南新,清改今

  • 昌平郡

    ①北魏置,属燕州。治所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 辖境相当今河北阳原县东部地。 《水经·㶟水注》: 祁夷水 “又径昌平郡东,魏太和中置”。后废。《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 作平昌郡皆误

  • 西峡口镇

    即今河南西峡县治。明属内乡县,设西峡口关巡司。民国初有县佐驻此。1948年于此置西峡县。

  • 和尔博勒津山

    汉名七金山。即今内蒙古宁城西北九头山。

  • 唐河堤

    在今河北肃宁县南。《方舆纪要》 卷13肃宁县: 唐河堤 “在县南二十里。《志》 云: 县西接保定府蠡县界二十里,堤起自蠡县之三岔口,东至韩村张王口,回曲五十余里,口岸凡十八处”。

  • 喇里阐

    亦作拉里拉。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北。《清太宗实录》 卷51: 崇德五年 (1640),萨穆什喀等讨索伦部博穆博果尔之乱,“乃令梅勒章京承政伊孙率每旗章京一员,每牛录下兵二人,往喇里阐地方”。即此。

  • 龙图山

    亦作巄山。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8蒙化府:龙图山“初,蒙氏龙伽独者,以唐贞观间将其子细奴逻自哀牢而东迁,居其上,部众日盛。高宗时,细

  • 中港

    在今台湾省苗栗县东北竹南镇西约二里。昔为小海港。清嘉庆末年至道光中叶商业颇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