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桥寨
在今甘肃岷县西四十里。《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 “曹家寨” 条下: “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
在今甘肃岷县西四十里。《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 “曹家寨” 条下: “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
即今江西铜鼓县。《清一统志·南昌府二》: 铜鼓营 “在义宁州西南一百五十里。明万历四年建,设守备驻此。有城,周一里有奇。本朝雍正二年,移瑞州府同知,南瑞镇后营游击及千把总驻此”。清宣统元年 (1909
即今河南汝州市西杨楼乡。清道光《直隶汝州志》卷3《市集》:杨家楼集在“城西三十里”。
辽太祖时改怀戎县置,为可汗州治。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沙城)东南旧怀来城(已没入官厅水库)。金明昌六年(1195)改名妫川县,属德兴府。元复名怀来县,属龙庆州。明洪武三年(1370)废。清康熙三十二年(
西魏改建安郡置,治所在京山县(今湖北天门市东北)。北周废。
指四川南部地区。清代置川南永宁道(下川南道),辖叙州府及泸州、永宁、资州三州。范围大致包括今宜宾、仁寿、资阳等市县以南地区。民国初改为四川永宁道。地区名。在四川省南部。范围大致包括今自贡、泸州、内江、
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瓮安县东北草塘镇。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为草塘安抚司。元置,治今贵州省瓮安县东北草塘。属播州宣抚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为草塘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
①又作统门水、徒门河、土门河、豆满江。即今吉林东南中朝界河图们江。《清一统志·吉林一》: 图们江 “在宁古塔城南六百余里。源出长白山,东北流绕朝鲜北界,又东南折会诸水入于海”。图们江除下游入海处一小段
西汉置,属琅邪郡。当在今山东东部。东汉省。
在今浙江浦江县东。清康熙《金华府志》卷4浦江县:东明山在“县东三十里大泽中。险然突起”。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扇子岩下。南宋陆游《入蜀记》: 过扇子峡 “登虾蟆碚,《水品》 所载第四泉是也。虾蟆在山麓临江,头鼻吻颔绝类,而背脊皰处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者。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绿润,泉泠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