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县
①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九十里王村镇。南朝梁废。
②1913年改酉阳州置,属四川东川道。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28年直属四川省。1983年改设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南。以在酉水之阳得名。属武陵郡。南朝梁废。(2)古旧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酉阳宣慰司置。治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多镇。乾隆元年(1736年)废县,设酉阳直隶州。1913年废州改县,1983年撤销,改设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①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九十里王村镇。南朝梁废。
②1913年改酉阳州置,属四川东川道。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28年直属四川省。1983年改设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南。以在酉水之阳得名。属武陵郡。南朝梁废。(2)古旧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酉阳宣慰司置。治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多镇。乾隆元年(1736年)废县,设酉阳直隶州。1913年废州改县,1983年撤销,改设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清旧制内地分置十八省,边疆地区不置省。光绪中除蒙古、青海、西藏仍沿旧制外,新疆、台湾、奉天、吉林、黑龙江陆续建省,但不久台湾被日本侵占,故合内地原有十八省,共有二十二省。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奉
北宋置,属乐州。在今青海乐都县北。《宋史· 地理志》 乐州: 南宗堡,“元符二年, 与啰啰抹通城同收复, 寻弃之, 后再收复”。 后废。
即今安徽六安市东南之洪山。《方舆纪要》卷26六安州: 洪家山 “在州东南七十里。有寨。四周石崖险峻。宋绍兴中,有洪氏率里民保聚于此”。古山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南。南宋绍兴中,有洪氏率乡民筑寨保聚此山
①在今黑龙江省穆棱县南。源出四个顶子,北流经马桥河镇,于下城子镇注入穆棱河。《清史稿·地理志》 穆棱县:“马桥河出四顶子山,合狐狸密河。”②集镇名。即今黑龙江省穆棱县南马桥河北岸马桥河镇。《清史稿·地
即今湖北房县西北板桥乡。《方舆纪要》卷79房县: 板桥山镇 “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有巡司戍守”。
在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31阳信县 “桑落墅” 条下: 黄巾寨,“相传汉末黄巾屯聚处”。村名。在山东省阳信县东南部。属商店镇。人口753。明永乐年间,因村址系东汉末年黄巾寨兵营遗址
清光绪十年(188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北激流河口西牛尔河村。
亦作新头河。又名信度河、申河。即今巴基斯坦境内之印度河。梁慧皎《高僧传》卷3:释智猛至波伦国,“与余四人共度雪山,度辛头河至罽宾国”。唐《释迦方志》卷上:“南有金象口,出信度河,即古辛头河也,右绕池匝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东左卫镇。建文四年(1402)徙治蔚州(今蔚县),永乐元年(1403)又徙治通州(今北京市通县),后徙治今左卫镇,属万全都司。清康熙三十二
①又名浣浦、浣沙溪。浦阳江流经今浙江诸暨市南苎萝山附近江道的称谓。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诸暨县: 浣江 “在县东南一里,俗传西子浣纱之所”。②在今云南华宁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宁州: “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