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邢台市

邢台市

1945年晋察冀边区由邢台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城区。1947年改为邢台镇(县级)。1953年复置邢台市。


在河北省南部。面积1.2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33平方千米)。人口667.4万(市辖区55.4万)。辖桥东、桥西2区,邢台、临城、内丘、柏乡、隆尧、任县、南和、宁晋、巨鹿、新河、广宗、平乡、威县、清河、临西15县,代管沙河、南宫2市。市人民政府驻桥西区。商代为京畿地,祖乙曾迁都于邢(今邢台)。周建邢侯国。春秋邢灭属卫,后为晋地。战国赵成侯据邢,筑檀台。秦置信都县,分属巨鹿、邯郸郡。西汉大部属巨鹿郡。东汉分属巨鹿郡和赵国。后赵石勒曾称帝于今邢台,修筑“建平大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邢州,治龙冈县(今邢台);大业初邢州改为襄国郡。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邢州升信德府,二年改龙冈县为邢台县。金为邢州。元为顺德路。明为京师顺德府。清为直隶省顺德府。1913年废府,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改属大名道,1928年各县直隶河北省,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1945年在邢台城设邢台市。1947年降为镇(县级)。1953年复设邢台市,属邢台专区。1958年并入邢台县,1961年复市。1964年底山东临清市卫运河以西地区划归邢台专区,并于次年设临西县。1968年改属邢台地区。1983年邢台市升省辖市。1986年邢台县划归邢台市。1993年邢台地区撤销,所属南宫、沙河二市和柏乡、任县、清河、宁晋、威县、隆尧、临城、广宗、临西、内丘、平乡、巨鹿、新河、南和等县划入。地处河北平原南部、太行山东麓,西部为山地丘陵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区,东部为冀南平原区。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市区周围地下泉水丰富,以达活泉、百泉著名。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为省粮棉重要产区。特产板栗、核桃、酸枣、威县“三白西瓜”、巨鹿“01血杞”。煤、铁资源丰富,为省重要煤铁生产基地。有开采、冶炼、机械、建材、轻纺、化工、食品、皮毛、制革等工业。京广铁路及京珠高速公路、106、107、308国道邢德、邢临、邢昔等公路纵横境内。纪念地有郭守敬纪念馆和南宫冀南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百泉、清风楼、开元寺、沙河宋璟墓、南宫普彤寺塔、临城普利寺塔等。


猜你喜欢

  • 西南番总管府

    元初置,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为永宁路。

  • 十八寨

    即今云南弥勒县西南六十三里虹溪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 郏鄏

    即周王城所在。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至王城公园一带。《左传》: 宣公三年 (前606),王孙满曰: “成王定鼎于郏鄏。” 即此。《史记· 周本纪》 正义: “ 《括地志》 云: 故王城一名河南城,本郏鄏

  • 沈阳天主教堂

    在今辽宁沈阳市小南街。清光绪四年(1878)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烧毁。现存教堂系1912年重建。为两座尖塔哥特式建筑。分东西两个院落,教堂位于东院,主教府位于西院。1892年满

  • 施南道宣慰司

    元至正二年 (1342) 改沿边溪洞招讨司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北利川市南毛坝区龙孔坝。十七年 (1357),明玉珍改为宣抚司。明洪武四年 (1371) 复为宣慰司。永乐三年(1405) 改为施南

  • 大由镇

    在今河北曲周县西南东大由村。《清一统志·广平府二》:大繇镇“在永年县(今永年县东南城关镇)东二十五里。……旧皆有城,今圯”。

  • 新营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治。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屯垦营盘的所在地。初置于盐水镇南约四里,后迁于此。故初置之地称旧营,此地称为新营。1945年台南县迁治于此。1950年置新营镇。1981年升为县辖市。集镇名。在江

  • 大通卫

    清雍正二年(1724)置,属西宁府。治所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乾隆九年(1744)移驻白塔城(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二十六年(1761)改置大通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治今青

  • 大公岛

    在今山东青岛市东南海中,亦曰鼓子洋。东北有小公岛。民国《胶澳志》卷2:“大公岛之西小岛上有灯塔,东距大公岛不及一海里,旧隶即墨。”

  • 成都

    战国时蜀国都城。在今四川成都市, 与广都、新都号为三都。成都之得名,据《太平御览》卷166引《史记》曰:“周太王逾梁山之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有成都之名。”另据温少峰《试为“成都”得名进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