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公山
即邢公岘。在今河南嵩县南。唐武德元年(618)李密兵败被杀于此。
即邢公岘。在今河南嵩县南。唐武德元年(618)李密兵败被杀于此。
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日中城。《水经·㶟水注》:“桑干水又东左合武州塞水,水出故城东南流,出山径日没城南,盖夕阳西颓,戎车所薄之城故也。东有日中城,城东又有早起城,亦曰食时城,在黄瓜阜北曲中
北宋置,属历阳县。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西岸西梁山下。《元丰九域志》 卷5: 和州历阳县有“梁山、栅江二寨”。
明崇祯三年 (1630) 于废永宁宣抚司置同知,属叙州府。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城。雍正五年(1727) 废,八年 (1730) 复置,乾隆元年 (1736)升为叙永直隶厅。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古蔺二县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水经·江水注》:举水 “又西南径梁司、豫二州东,蛮田鲁生为刺史,治湖陂城。亦谓之水城也”。
清初改忠建宣抚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雍正十三年 (1735) 废。清初改忠建宣抚司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南。雍正十三年(1735年)废。
元至元十六年(1279)置,属和曲州。治所在今云南元谋县南十九里老城。《清史稿·地理志》:“《华阳国志》谓县有元马, 日行千里,元马河以此得名。土人呼马为‘谋’,县以此氏焉。”傣语“元”为飞跃,“谋”
在今浙江象山县南。《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 金齿山 “在县南百六十里。《海防说》: 山岛岙颇多,有金齿门港,倭船往来,每栖泊于此,亦南路要冲也”。
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69彭水县 “恶岩” 条下: “县东百七十里又有梅子坡,路通湖广之散毛、盘顺、思南诸土司,为襟要处。”
在今山西吉县东南。《元史·木华黎传》:元兵 “拔晋阳义和寨,进克三清岩,入霍邑山堡……薄青龙堡”,即此。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南。《元史·木华黎传》:元兵拔晋阳义和塞,进克三清岩,入霍邑山堡,薄青龙堡,即此
即今西藏那曲县。《清一统志·西藏》载: “卫地东北与青海诸部接界处。哈剌乌苏,设一堪布剌嘛; 木鲁乌苏设一蒙古寨桑,以供应往来使者马匹、响导及文移邮递之处。” 蒙古语 “哈喇” 意为黑,“乌苏” 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