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逡遒县

逡遒县

①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东二十里龙城。东汉作浚遒县。西晋属淮南郡。《晋书·石勒载记》: “石聪攻寿春,不克,遂寇逡遒、阜陵,杀掠五千余人,京师大震。” 即此。东晋咸和初废。

②东晋咸和初侨置,属淮南郡。治所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六十里。隋开皇九年 (589) 并入宣城县。


即“浚遒县”。


猜你喜欢

  • 闵忠寺

    一作悯忠寺。即今北京市宣武区西法源寺后街之法源寺。《辽史·地理志》:宋王曾上契丹事曰:幽州“有闵忠寺,本唐太宗为征辽阵亡将士所造”。

  • 尾堡

    即今贵州晴隆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尝置尾卫于此。寻废。二十年(1387)于此筑尾堡。洪武二十五年(1392)移安南卫治此。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安南县。19

  • 东阳峡

    即温泉峡。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与东阳镇之间嘉陵江中。唐陈子昂有《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合州津口别弟至东阳峡步趋不及》诗。

  • 大坞村

    即今山东滕州市西大坞镇。1946—1956年为凫山县治。

  • 五如

    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时期在西藏全境建置名。吐蕃建政后,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称为“如”的军政区域,即乌如(中央翼)、要如(左翼)、叶如(右翼)、如拉(分支翼)等,吐蕃灭亡后如亦不存

  • 恭耳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后属羁縻穹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红原县境。后废。

  • 褚氏

    春秋周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 七月,“丙子,王宿于褚氏”。杜注: “洛阳县南有褚氏亭。”春秋周地。在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王子朝

  • 火焰山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7永宁县:火焰山,“《志》云,山当宣蓟、昌平之要道,登其巅,可以望远”。民国《延庆县志》卷1:“在永宁(今延庆县东四十里)东九十里,属南山地方,形如火焰,多奇峰

  • 锦花城

    亦名锦官城。即今四川成都市别名。北宋孙光宪 《北梦琐言》 逸文卷2: 王建攻围成都三年未下,建激厉士气: “尝以美言啖之曰: 西川号为锦花城,一旦攻克,玉帛子女,恣我儿辈快活也。”

  • 禄峒

    亦作渌峒。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即今广西靖西县西三十五里禄洞乡。元属镇安路。《元史·外夷传 ·安南》: 皇庆二年 (1313),交阯军“陷禄洞、知洞等处,虏生口孽畜及居民赀产而还”。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