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曲山
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 通曲山在 “司 (治今县西南官厅) 西南八里山下。有泉两派,一流入禄丰县,一流入司东北五十里之仙人洞,亦谓之石洞”。
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 通曲山在 “司 (治今县西南官厅) 西南八里山下。有泉两派,一流入禄丰县,一流入司东北五十里之仙人洞,亦谓之石洞”。
亦名三官台。即今湖南慈利县西九十里三官寺乡。三国吴置溇中县于此。集镇名。在湖南省慈利县西部、烂船溪汇入索水处。三官寺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600。始名三官坛,以有祀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坛得名;后建寺,
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博罗阿吉尔罕山。《元史·特薛禅传》:太祖谕按陈弟册曰:“阿剌忽马乞迤东,蒜吉纳秃山、木儿速拓、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哈老哥鲁等地,汝则居之。”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博罗
即今四川宝兴县西南宝兴河。清咸丰 《天全州志》 卷1: 铜江河 “一名沫水。源从木坪尧碛而来,入州北灵鹫山,下过金波崖,至三江口合流,总汇于多功峡,合和夷二水”。
隋开皇九年 (589) 分吴州置,治所在吴宁县(今浙江金华市)。《元和志》 卷26: 婺州 “盖取其地于天文为婺女之分野”。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市县地。大业初改为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
明初置,属将乐县。即今福建将乐县西南白莲。
元升结安峒置,属太平路。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结安。明属太平府。1916年废入镇结县。元升结安峒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东北结安。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后废。
1942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由东台、兴化二县析置,治所在大中集(今江苏大丰县)。1944年并入东台县。1945年底复置,仍驻大中集。1951年改名大丰县。(1)旧县名。苏中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江苏省
隋、唐铁勒十五部之一。在今蒙古国东部东方省一带。《新唐书·回鹘传·拔野古》: 拔野古 “一曰拔野固,或为拔曳固,漫散碛北,地千里,直仆骨东,邻于靺鞨”。唐贞观三年 (629) 入朝,二十一年 (647
南朝梁建。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区西北隅。唐韦应物有 《登重元寺阁》 诗。《清一统志 · 苏州府》: 承天能仁寺,“梁卫尉卿陆僧瓒舍宅置。初名广德重元寺,宣和中改今额。《府志》: 元末张士诚据以为宫,明洪武
在今新疆于田县西南。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67: 克里雅河 “又东北流经博瓦子阑干南,向北分一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