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都
元名益图,为大漠南北交通要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燕王朱棣获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于此; 永乐八年 (1410) 朱棣北征又过此地,命臣僚致祭山川,更名其山为 “擒胡山”,泉曰 “灵济泉”,刻于山石上,并于其地立仓屯储军粮。清代称为察罕七老图 (蒙古语,意为 “有白石”),汉名白石山。
元名益图,为大漠南北交通要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燕王朱棣获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于此; 永乐八年 (1410) 朱棣北征又过此地,命臣僚致祭山川,更名其山为 “擒胡山”,泉曰 “灵济泉”,刻于山石上,并于其地立仓屯储军粮。清代称为察罕七老图 (蒙古语,意为 “有白石”),汉名白石山。
在今广西天峨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1程县:回顾山在“县东五十里”。
古国名。在今泰国曼谷西北素攀。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东的马都拉岛。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有专条记述。
古国名。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一带。《淮南子·墜形训》:“有娀在不周之北。”《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又曰:“桀败于有娀之虚”,即此。
1933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四川通江县的两河口、空山坝和陕西镇巴县的核桃树、简池四地析置,治两河口(今四川通江县北两河口乡)。同年2月迁治泥溪场(今通江县北泥溪乡)。1935年3月废。旧县名。(1)
在今山西襄汾县东北约十五里,塔儿山西麓。分布在陶寺、李庄、中梁、东坡四村之间,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500米,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掘,在遗址地中发现了我国最早有木构
又作日噶牛城、业党。即今西藏曲水县东北聂当。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日噶,堡也。努布,西也。堡居拉萨之西,故名。”
即今山东诸城市东之卢水。《汉书·地理志》 琅邪郡横县:“故山,久台水所出,东南至东武入淮。”注:“师古曰:台音怡。”《水经·潍水注》:“潍水又北右合卢水,即久台水也。”元于钦《齐乘》卷2:“卢一名久台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罗阳县置,属泷州。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南。大业初废入泷水县。②唐永贞元年(805)改纯义县置,属蒙州。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蒙江北岸。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古县名。(1)
汉西域国名。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都贵山城(今卡散赛)。《史记·大宛传》: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
在今山东青州市东北二十五里。村东发现晚商古墓群。其中一号墓殉四十八人,出土铜钺等文物。村名。在山东省青州市东北部。属东夏镇。人口800。商代已成居民点。村东商代墓群所在的土埠为古代屯兵处。旧志称苏秦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