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水县
南齐侨置,属南汝阴郡。治所在今安徽合肥附近地。后废。
南齐侨置,属南汝阴郡。治所在今安徽合肥附近地。后废。
在今河北清河县南。《寰宇记》 卷58清河县: “枯上漳渠者,浊漳渠也。源自上党,《城冢记》 云: 邺城北有漳水,今邺郡临漳是也。枯下漳渠者,清漳渠也。自邺县界来,非浊漳也。隋大业中,制使姚暹疏决,从上
①原名张岩。在今福建安溪县西北二十里蓬莱山上。寺建于北宋元丰六年 (1083),相传是清水祖师陈普足圆寂前所建。此后多次维修、重建。现有岩宇依山面壑,作楼阁式,外观呈 “帝” 字形。分昊天口、祖师殿、
辽置,为归州治。治所在归胜城(今辽宁盖州市西南归州满族乡)。金废。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盖州市西南归州。为归州治。金废。
又名大崮山。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五十里。《寰宇记》 卷23引 《泰山记》 曰: “雹山出紫石英,好者内朗外明,表里映彻,形若雹状,故名雹山。”
元代置,属临安路。治所即今云南开远市。《方舆纪要》卷115阿迷州:“《志》云:阿宁,古蛮名,今讹为阿迷。”明属临安府。南明改名开远州。清初复名阿迷州。1913年改为阿迷县。元为阿宁万户府。阿宁为少数民
即今山西壶关县南赵屋村。《清一统志·潞安府》: 赵屋岭 “在壶关县南六十里。上有铁矿,及产赤白石脂”。村以岭名。
又名杀胡林、杀狄林。在今河北栾城县北十五里乏马铺。《方舆纪要》卷14栾城县:杀虎林,“宋白曰:唐武后时,突厥入河北,官军袭击之,突厥多死于此,因名。后晋末,契丹主耶律德光入汴,既而北还,至临城病作,及
即今山东章丘市南文祖镇。南北朝时曾侨置广宗县于此。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4:“广宗县故城在县(按指今章丘市北旧章丘县城绣惠镇)东南五十里,刘宋侨县,今为文祖镇。”在山东省章丘市南部。面积120.1平方
北魏置,为灵州普乐郡治。治所在今宁夏吴忠市北。隋为灵武郡治。唐为灵州治。宋入西夏废。古县名。北周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西南。属普乐郡。隋、唐为灵州、灵武郡治。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废。
①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改下邳国置,属徐州。治所在下邳县(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辖境北部和南部同下邳国,东部缩小至今江苏沐阳、泗洪等县。西晋太康初复为国。南朝宋复改为郡。北魏孝昌元年(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