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岩关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方舆纪要》卷77永定卫“那平关”条下:“《志》云,(大庸)所有那平、边岩下、青鱼滩三关,旧皆为戍守处。”光绪《湖南通志》卷31永定县:边严关“在县西三十里。凿石道里许,通西路蛮洞”。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方舆纪要》卷77永定卫“那平关”条下:“《志》云,(大庸)所有那平、边岩下、青鱼滩三关,旧皆为戍守处。”光绪《湖南通志》卷31永定县:边严关“在县西三十里。凿石道里许,通西路蛮洞”。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金竹府置,属贵州卫。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十年(1377) 升为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广顺。属四川省。十年升为安抚司。
北魏置,治所在文安县(今陕西延川县西南文安驿)。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川县地。隋开皇初废。
南朝宋元嘉九年(432)以高凉郡西部置,属广州。治所在广化县(今广东阳西县东北)。南齐辖境相当今广东阳西县及电白县部分地。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南朝宋元嘉九年(432年)置,治广化县(今广东阳
唐武德六年(623)置,属龙州。治所在今陕西清涧县境。贞观二年(628)废。
元元贞初改湘潭县置,治所即今湖南湘潭市。明又改为湘潭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湘潭县为州,治今湖南省湘潭市。属天临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又降为县。
即龙鱼川。今陕西陇县西千河上源北河。《旧唐书·太宗纪》: 贞观四年 (630),“幸陇州,校猎于鱼龙川”。即此。古水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西。源出小泷山,下流汇于千水。南宋绍兴初金人置栅于鱼龙川口,为杨政
即今内蒙古临河市西南黄杨木头乡。清光绪 《五原厅志》 卷上: 西乡村中有黄羊木头。此地原有两棵树,蒙古语称 “哈业毛都”,汉语转音为黄羊木头。1901年 《辛丑条约》 签订后,此地沦为比利时的传教地。
又作大鄣水。即今安徽绩溪县东之登源河。源出安徽绩溪县东大鄣山,西南入扬之河。《清一统志·徽州府一》:大障水“在绩溪县东南。源出大障山,郭璞所谓浙江水也。西南流至象山下,合扬之水为临溪。又西南流径歙县界
今俄罗斯赤塔州东南格尔必齐河,为石勒喀河小支流。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 中俄 《尼布楚条约》 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
在今江苏张家港市东南恬庄。清时黄泗浦巡司驻此。(1)在山东省桓台县境中部。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田庄,人口2万。明初田姓立村,故名。建国初为桓台县第六区。1958年为桓台县第十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