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龙关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十三里。《方舆纪要》卷81辰州府沅陵县:辰龙关“在府境,要地也。吴三桂遣猡猡守之。年余,粮竭遁归。土人云,贼守关时,蔡毓荣知居民久苦贼,导大军从黄竹村入,守关者闻栅后炮起,遂奔散,大兵遂克辰州”。《清一统志·辰州府二》:辰龙关“其高插天,猿鸟莫逾,长里许,其广仅容双马”。
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其高插天,猿鸟莫逾,关长里许,其宽仅容双马,形势险要。昔吴三桂据辰,恃此以抗清军。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十三里。《方舆纪要》卷81辰州府沅陵县:辰龙关“在府境,要地也。吴三桂遣猡猡守之。年余,粮竭遁归。土人云,贼守关时,蔡毓荣知居民久苦贼,导大军从黄竹村入,守关者闻栅后炮起,遂奔散,大兵遂克辰州”。《清一统志·辰州府二》:辰龙关“其高插天,猿鸟莫逾,长里许,其广仅容双马”。
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其高插天,猿鸟莫逾,关长里许,其宽仅容双马,形势险要。昔吴三桂据辰,恃此以抗清军。
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南。《寰宇记》卷167石龙县:石龙冈“在州西南三里。上有石,高六尺,周回六丈,左边有文似龙形,其江即鼎之见也”。石龙县以此名。
又作略塘。在今湖南衡阳县 (西渡镇)西。《方舆纪要》卷80衡州府衡阳县: “客寄塘在府西百里。《湘中记》: 塘周三十里,亦谓之略塘,烝水流合焉。”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北固山上。《梁书·武帝纪》:梁大同十年(544),梁武帝“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顾”。即此。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北固山上。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
①莫高窟的俗称。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南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清一统志·安西州》:“雷音寺在敦煌县南三十里,即千佛洞。唐建,岩石间旧有佛像万计。”②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南。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3:“保惠城南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清徐松《西域水道记》 卷5: 巴尔珲岭 “逾岭三十余里曰素玉克。人畜之骨纵横于路。昔有布鲁特徙牧经此,一夜风雪,全部皆没,至今种人无敢宿者,瘴气昏蔽,常如阴晦”。
北宋置,属太康县。即今河南太康县西北四十四里高贤乡。
即今贵州册亨县西册阳乡。清为贞丰县地,有贞丰州同驻此。
即今四川南部永宁河。《寰宇记》卷88泸州江安县:“纳溪水源从牂柯生僚界流来,入汶江。”《舆地纪胜》卷153泸州:纳溪水“源出阿永蕃部至江门砦……东入纳溪砦, 以合于大江”。《方舆纪要》卷72纳溪县:纳
古名射陂。在今江苏淮安、宝应、建湖三市县间。《水经·淮水注》 韩江: “东北通射阳湖。”《旧唐书·地理志》 楚州山阳: “县东南有射阳湖。”《舆地纪胜》 卷39楚州: 射阳湖,“ 《元和郡县志》云:
南朝梁置,为真阳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宜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