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观音岩

观音岩

①在今湖北京山县东。《方舆纪要》卷77京山县:观音岩“在县东二十里。顶有飞泉瀑布,流分四派,溉田数百顷”。

②又名空灵滩或空灵岸。在今湖南株洲县南八里。清雍正四年(1726)依岩建观音寺,故而得名。

③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三十五里。《清一统志·韶州府》:观音岩“石峰壁立,下跨重渊。有小洞,深入数十步,复沿崖而出。有观音石像”。

④在今广西大新县东。《清一统志·太平府》:观音岩“在养利州东四十里。去地十余丈,岩地平阔,可坐百余人”。

⑤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明史·杨嗣昌传》: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义军入蜀,“闻督师西,遂急趋大昌,犯观音岩”。道光《夔州府志》卷12:观音隘“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前明连设十三隘。皆废”。

⑥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九岭冈东北。百尺危岩,飞瀑喷泻,如惊涛怒湍,声震山谷。岩上古苔缠挂,垂十余丈,称普贤线。清张邦伸《锦里新编》卷16《峨眉纪游》:有普贤线。


猜你喜欢

  • 密昔儿

    亦作米西儿、密徐篱、勿斯里、米昔儿、密思儿、密乞儿。即今埃及。为埃及自称。《元史·郭侃传》: 丁巳岁 (公元 1257年),侃攻下天房,“又西行四十 (当为千) 里,至密昔儿。会日暮,已休,复驱兵起,

  • 水尽源通塔坪长官司

    元至正初置,治所在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二十里水浕司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属容美宣抚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废。

  • 响水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 响水 “水入石洞,声闻数里”。

  • ①夏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左传·昭公元年》:“夏有观、扈。”西汉置观县于此。《汉书·地理志》 观县注引应劭曰:“夏有观、扈。世祖更名卫国, 以封周后。”《续汉书·郡国志》:“卫,公国。本观故

  • 昌城郡

    西魏置,为新州治。治所在昌城县 (今四川三台县)。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射洪二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西魏置,治昌城县(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三台县及其附近一带。后属北周。隋开

  • 布岚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沔北县

    1943年3月日伪由沔阳县荆河以北地析置,治所在仙桃镇(今湖北仙桃市)。1945年8月废。

  • 滥田坝

    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南苏姑乡 (烂田坝)。清置滥田坝土百户。

  • 良乡县

    ①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南十八里窦店西土城。民国《良乡县志》卷1:“以其人物俱良名。”北齐天保七年(556)省入蓟县。武平六年(575)复置,属涿郡。唐圣历元年(698)改名固节,神龙

  • 东陂街

    又名止马街。即今江西宜黄县南东陂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2抚州府宜黄县:“东陂旧有止马分防司署,今移棠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