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观底桥

观底桥

明万历中建,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三十里涑水河上。《清一统志·蒲州府一》:观底桥“在临晋县(今临晋镇)东南二十里”。


猜你喜欢

  • 大霍山

    亦名罗山,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白马关乡东南。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9罗江县:“《志》云:大霍山在县西南十里,罗公远修真处也。上有罗真宫,宋何彦真有记。”

  • 渼陂

    在今陕西户县西五里。《水经·渭水注》:渼陂水 “出宜春观北,东北流注涝水”。宋敏求 《长安志》 卷15: “ 《十道志》 曰,有五味陂,陂鱼甚美,因误名之。……其周一十四里,北流入涝水。唐宝历二年,敕

  • 白水陂

    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南洪泽湖范围内。《寰宇记》卷16泗州临淮县:“邓艾庙在白水陂上,去县南一百二十里。艾于此置屯田四十九所。其陂东西长三十五里,去县百里。”即“白水塘”。

  • 罗家庄

    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东北罗村镇。胶济铁路支线通此。

  • 赵川赕

    又称渠敛赵。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十六里凤仪镇。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市东南部。宋大理改赵赕。南诏皮逻阁置赵郡,阁罗凤改为赵川赕,治今云南省大理市东凤仪镇。为南诏直辖西洱河(今洱海)区

  • 沙渠县

    三国吴置,属建平郡。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北周为施州及清江郡治。隋开皇五年(585)改为清江县。古县名。三国吴置,治今湖北省恩施市。属建平郡。晋不改。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名清江县。

  • 赵镈县

    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临沂、费县、峄县、郯城四县析置,治漫子 (漫溪村,今山东苍山县西北车网镇东南八里)。为纪念1940年牺牲的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同志而命名。1950年5月撤销,并入苍山县。旧

  • 佘山

    ①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华亭县:佘山“相传有佘姓者隐此,故名。山高秀,与干山相埒,有东、西二峰,连亘数里,泉石颇胜”。产笋香如兰。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南巡,赐名兰

  • 得州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当在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 一带。后废。

  • 炭山

    ①又名陉头、凉陉。在今河北独石口外滦河上游。为辽帝、皇后避暑、狩猎之地。《辽史·地理志》 归化州下: “炭山,又谓之陉头。有凉殿,承天皇后纳凉于此。山东北三十里有新凉殿,景宗纳凉于此。唯松棚数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