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观州

观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置, 治所在东光县(今河北东光县)。大业初废。

②唐武德元年(618)改九门郡置。治九门县(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二十五里九门回族乡)。辖境相当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一带。五年(622)废。

③唐武德四年(621)置,治弓高县(今阜城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城、景县、吴桥、东光等县地。贞观十七年(643)废。金大安年间曾改景州为观州, 以避章庙讳。

④北宋大观元年(1107)改南丹羁縻州置,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东北。四年(1110)移治高峰砦(今南丹县东南新州)。南宋绍兴四年(1134)废为高峰砦。


(1)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治东光县(今属河北)。大业三年(607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弓高县(今河北东光县西北)。贞观十七年(643年)又废。金大安年间改景州复置,治东光县。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徙治今景县城。至元二年(1265年)仍名景州。(2)唐武德元年改九门郡置,治九门县(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五年废。(3)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改南丹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四年移治今南丹县东南高峰坳。属广南西路。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凤山、东兰三县及天峨县东部、巴马瑶族自治县北部地。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复名南丹州。


猜你喜欢

  • 上犹场

    五代杨吴析南康县置,在今江西上犹县西。以犹水为名。南唐保大十年(952)升为上犹县。五代杨吴时割南康县西南一乡置,治今江西省上犹县。属南康县。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为上犹县。

  • 珠玉溪

    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七十里。《寰宇记》卷87青石县: “珠玉溪地有珠玉村,因名。” 《方舆纪要》 卷71蓬溪县: 珠玉溪 “在县西北七十里。昔时溪旁有珠玉村”。

  • 洲心墟

    即今广东清远市东南洲心镇。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清远县东南洲心墟。

  • 分碛山

    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北。《南齐书·陈显达传》:南朝齐永元元年(499),陈显达北伐魏,魏兵截均口断其归路,显达“径道从分碛山出均水口”,即此。古山名。在今湖北省谷城县西北。《南齐书·陈显达传》:南朝齐永元

  • 虞山

    ①一名吴山。中条山支脉。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南,跨夏县、平陆界。《水经·河水注》: 沙涧水“北出虞山,东南径傅岩”。②又名海隅山、海禺山、海虞山、海巫山、乌目山。在今江苏常熟市 (虞山镇) 西北。《越绝书

  • 多梅县

    唐置,为羁縻琳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北龙江北岸。北宋废。古县名。唐羁縻县。天宝前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北。为羁縻琳州治。约废于北宋初期。

  • 白亭城

    即今河南扶沟县北四十五里白亭城。《魏书·地形志》 扶沟县:“有白亭城。”《寰宇记》卷2扶沟县:“白亭,《陈留风俗传》云:扶沟县有帛乡帛亭。《舆地志》:鄢陵,楚之边邑也。平王封太子建之子胜白公,因居焉。

  • 石大兴安岭

    一作大兴安岭,今作外兴安岭。位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之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石大兴安岭和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东段边界。咸丰八年(1858)沙俄强

  • 三圩镇

    在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南先锋镇(三圩头)。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今南通市)东南有“三圩头”。

  • 白雀店

    又称白雀园集。即今河南光山县东南白雀镇。明嘉靖《光山县志》卷1《里店》:白雀店“在县东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