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埠镇
即今安徽和县西北西埠镇。清光绪《直隶和州志》卷4《关津》:西铺在“州西北二十里”。
在安徽省和县中部。面积94.66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埠,人口 3790。古名历湖铺,又名状元寺,清改丰乐镇,辛亥革命后以县城西部较大商埠改今名。1949年设西埠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十里乡一部分和范桥乡并入改置镇。为西北部丘陵区竹木集市中心。主产稻、棉花、油菜籽及杂粮等。有农具修造、水泵、磷肥、水泥预制件、粮油加工、金刚石等厂。巢南、历石公路交会于此。
即今安徽和县西北西埠镇。清光绪《直隶和州志》卷4《关津》:西铺在“州西北二十里”。
在安徽省和县中部。面积94.66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埠,人口 3790。古名历湖铺,又名状元寺,清改丰乐镇,辛亥革命后以县城西部较大商埠改今名。1949年设西埠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十里乡一部分和范桥乡并入改置镇。为西北部丘陵区竹木集市中心。主产稻、棉花、油菜籽及杂粮等。有农具修造、水泵、磷肥、水泥预制件、粮油加工、金刚石等厂。巢南、历石公路交会于此。
元末明玉珍改佛乡洞长官司置,属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一百里梅江乡(邑梅场)。明洪武八年(1375)改为邑梅洞长官司。
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北长安岭西侧。《方舆纪要》卷18长安岭堡:八仙山在“堡西二里。八峰高耸,中有石室”。(1)在天津市蓟县东北部。传说八仙过海时曾憩此得名。主峰海拔1052 米。森林茂密,特产东陵八仙花
即今青海西宁市北川河谷。《隋书·炀帝纪》:大业五年(609),“五月乙亥,上大猎于拔延山,长围周亘二十里。庚辰,入长宁谷”。即此。
宋大理置,属腾冲府。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北二十里曩宋。元改南甸路。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萨赫里萨布兹及卡尔希一带。《隋书·西域传》: “史国,都独莫水南十里。旧康居之地也。”
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岫岩满族自治县北之千山。《汉书·地理志》 辽东郡居就县: “室伪山,室伪水所出,北至襄平入梁也。”
北魏时高昌国置,治所在田地城(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魏书·高昌传》:“永平元年,(麹)嘉遣兄子私署左卫将军、田地太守孝亮朝京师,仍求内徙,乞军迎援。”即此。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时废。
即今四川仪陇县东立山镇。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长胜县治此。
明置,属盐井卫。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平川镇西南。《方舆纪要》 卷74盐井卫: 双桥关在 “卫东八十里,亦曰双桥堡。又东十里为杭州堡,又五里为平川驿”。清会盐营设把总驻防于此。
在今山西宁武县东北二十五里阳方口镇。《方舆纪要》卷40崞县“宁武关”条:杨方堡“堡城创筑于嘉靖十八年,万历四年增修,周二里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