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莫安抚司
明万历十三年 (1585) 析孟密北部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缅甸曼冒。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附近地区。三十二年 (1604) 地入缅甸。清初曾再度内属,乾隆后又属缅甸。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析孟密北部地置。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附近地区。三十二年地入缅甸。清初曾再度内属,乾隆后又属缅甸。
明万历十三年 (1585) 析孟密北部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缅甸曼冒。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附近地区。三十二年 (1604) 地入缅甸。清初曾再度内属,乾隆后又属缅甸。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析孟密北部地置。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附近地区。三十二年地入缅甸。清初曾再度内属,乾隆后又属缅甸。
今安徽裕溪河含山县境段之俗称。《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三叉河在“县南八十里。其水西通巢湖,东通大江,北通铜城闸,因名。《志》云:天河经流合海子口、黄洛河、运漕河,迤逦经此,又铜城闸别流南出,汇为一河
即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南张皋镇。清属丰镇厅,乾隆四十年(1775)移高庙子村巡检驻此。
十六国前秦苻坚甘露二年 (360) 置,属京兆郡。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北侧。后废。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南新丰县复置渭南县,属渭南郡。治所在今渭南市东南四里。北周属京兆府。隋开皇十四年 (594)
①即今河北定兴县西南姚村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7定兴县图: 西南有姚村镇。②即今山东曲阜市西北十五里姚村镇。清乾隆《曲阜县志》 卷36: “姚村,有集。”③即今河南林州市北姚村镇。民国 《林县
即多宗。治所即今西藏洛扎县 (嘎波)。
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水经·潠水注》:皇陂水“出西北皇台七女冈北”。《寰宇记》卷7阳翟县:七女冈“在县东北三十里。下有七女泉,流至长葛入洧”。
北周置,为成安郡治。治所即今河北磁县。《元和志》 卷15滏阳县: “以城在滏水之阳,亦曰滏阳。” 隋开皇初为磁州治。大业初属魏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滋州治。贞观元年 (627) 州废,属相州
即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山南王屋乡。北周置王屋县于此。
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其中十一部沿用《尚书·禹贡》、《周礼·职方》 中的州名,习惯上称为十三州。成帝绥和元年(前8)罢部刺史,改置州牧,州遂成为正式名称。其后州牧又改为刺史。东汉晚期以后,刺史的辖境即不
即今江苏吴县东北湘城镇。《清一统志·苏州府二》: 相城 “相传子胥初筑城时,先于此相地垒土为城,下湿乃止。其地因以为名”。区片名。在安徽省淮北相山区中部、相山南麓。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