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山国
古皮山国。都皮城 (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魏书·西域传》: “蒲山国,故皮山国也。居皮城,在于阗南。……后役属于阗。”
古皮山国。都皮城 (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魏书·西域传》: “蒲山国,故皮山国也。居皮城,在于阗南。……后役属于阗。”
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2木册长官司: 栖凤山在 “司北十五里”。
又作色勒库尔、色哷库勒、塞尔勒克。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1: 塞勒库勒庄 “在叶尔羌城西八百里,为外藩总会之区。种人黄鬚绕颊如狮毛,不同诸回,置五品阿奇木伯克一人治
在今江西遂川县西。《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龙泉县:山都坳在“县西十五里。地当通衢。山石险巇”。
又名龙窟铺。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信江北岸龙津。明正德《饶州府志》卷2:“龙窑铺在二十九都。”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余干县南有龙津镇。
即今广东开平市北梁金山。《清一统志·肇庆府》: 梁金山 “在开平县 (旧治在今市东北苍城镇) 东二十里。又北曰狮子山,以象形得名”。
又称筠岭县。1933年7月江西革命根据地由会昌县南部和寻邬县北部析置,治所在筠门岭圩(今江西会昌县南筠门岭镇)。1934年5月废。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十里柏井村。《旧唐书·李自良传》:唐大历十三年(778),鲍防抵御回纥入侵,“促伯瑜等逆战,遇虏于百井,伯瑜等大败而还”。即此。宋于此置百井寨。又作柏井,即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柏井。《
宋大理国置,属善阐府。治所在撒吕城(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元史·地理志》 路南州: “夷名路甸,有城曰撒吕,黑爨蛮之裔落蒙所筑,子孙世居之,因名落蒙部。” 元至元十三年 (1276)改置宜良州。大
①即上京。京都的通称。东汉班固《两都赋》:“实用西迁,作我上都。”②对陪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北齐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为下都,称京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为上都。唐宝应元年(762)以
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南东洲村。《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增城县:乌石镇“在县南东洲村。旧为乌石砦,洪武初改置巡司”。清废。(1)古镇名。在今广东省增城市南。明洪武初改寨置巡检司。(2)今镇名。(1)在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