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星湖
①在今江西分宜县西。《寰宇记》 卷109袁州宜春县: 落星湖 “相传唐耕者向氏母居此,一夕见巨星流于屋,遂成湖。广五十余亩,其深莫测”。
②又名落星湾、德星湖。即今江西鄱阳湖之北部。《寰宇记》卷111引 《图经》 云: “昔有星坠水化为石,为彭蠡湖中,俗呼为落星湾。” 《明一统志》 卷52南康府: 落星湖 “陈王僧辩破侯景落星湾。又宋孟太后过落星寺舟覆,宫入溺死者十数,惟太后舟无虞,皆此”。《清一统志·南康府一》: 彭蠡湖,“《星子县志》,落星湖,即大湖之西出者,今名德星湖”。
①在今江西分宜县西。《寰宇记》 卷109袁州宜春县: 落星湖 “相传唐耕者向氏母居此,一夕见巨星流于屋,遂成湖。广五十余亩,其深莫测”。
②又名落星湾、德星湖。即今江西鄱阳湖之北部。《寰宇记》卷111引 《图经》 云: “昔有星坠水化为石,为彭蠡湖中,俗呼为落星湾。” 《明一统志》 卷52南康府: 落星湖 “陈王僧辩破侯景落星湾。又宋孟太后过落星寺舟覆,宫入溺死者十数,惟太后舟无虞,皆此”。《清一统志·南康府一》: 彭蠡湖,“《星子县志》,落星湖,即大湖之西出者,今名德星湖”。
在今广东丰顺县西北建桥镇西。清设言岭关汛。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始安县置,属渠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一百二十里肖溪镇。大业元年 (605) 徙治其南十二里王家坪。三年 (607) 属宕渠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改为始安县。②
在今山西陵川县东南五十里马武寨乡。《方舆纪要》卷43陵川县:马武山“在县东五十里。后汉初,马武尝屯兵于此”。在山西省陵川县境内。山形磅礴雄伟,四周绝壁。相传东汉马武曾在此安营扎寨。主峰海拔1678米。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永暑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十字火礁或西北调查礁。1947年改名永暑礁。
1926年改甘井子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在甘井子(今黑龙江省甘南县)。1933年改为甘南县。1926年由甘井子佐治局改名,治甘井子(今黑龙江甘南县甘南镇)。1933年升县,隶嫩江省。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五十里尼山之西。《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即此。在山东省泗水县东南,西连回峪山,北隔沂水与尼山对峙。东南—西北走向。主峰海拔401米。
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崤山侧。《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蹇叔哭曰,“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北齐置,属西楚州。治所在阴陵县(今安徽定远县西北)。后废。
即可蓝山。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附近。《汉书·地理志》 安定郡乌氏县: “都卢山在西。” 《元和志》 卷3原州百泉县: “可蓝山,一名都卢山,在县西南七十里。”
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南五里。《方舆纪要》卷97浦城县:古湫桥“元大德间建。洪武十七年以后,屡经修葺。叠石架梁,凡数十丈,跨大溪之上。有潭甚深,所谓古湫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