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草堂寺

草堂寺

①十六国时建,在今陕西户县南草堂营村。宋敏求 《长安志》: 草堂禅寺 “在御宿川圭峰下。本姚兴草堂逍遥园,鸠摩罗什译经是园”。其后鸠摩罗什葬此,并建舍利塔。

②即梵安寺。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五里。《清一统志·成都府二》: 梵安寺 “与杜甫草堂相接……俗呼草堂寺”。《明史·忠义传二》: 崇祯末,张献忠义军攻成都,“成都后卫指挥韩应泰赴援成都,遇贼草堂寺……力战死”。即此。


在陕西省户县城东南约20千米之圭峰山下。十六国时建,后毁。今寺规模不大,且系近代建筑,惟其中“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舍利塔”极为特殊。塔身通高2.33米,八面十二层,用玉白、砖青、墨黑、乳黄、淡红、浅蓝、赭紫及灰色等八种颜色的玉石雕刻镶拼而成,故俗称八宝玉石塔。塔下层有浮雕的须弥山座,三层云台,刻蔓草花纹,中间八角形龛上,雕出屋脊椽飞,作为顶盖,盖下又阴刻线条流畅的佛像多尊,工艺技巧,极为纯熟精湛。从佛像衣着、仰莲、覆莲及其他雕造作风看,似为唐代作品。又有《定慧禅师传法碑》一通,立于唐大中九年(855年),为当时书法家裴休撰书,柳公权篆额。寺内廊房内的壁面上还镶嵌20多块石碑,记述了寺院的盛衰历史和古人游寺的诗词。1953—1978年曾对寺内玉塔、碑亭、大殿、庑房、山门等作全面修葺。


猜你喜欢

  • 柳营江

    福建九龙江下游的别称。江当梅溪之交,两山插峙,波涛激涌,唐时驻重兵于此。《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龙溪县: 柳营江“《丁氏古谱》 云,六朝以来,戍闽者屯兵于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唐末王潮下泉、福,

  • 西土默特部

    亦称归化城土默特部。明蒙古部落。《清一统志·归化城六厅》:“嘉靖间谙达(旧作俺答)筑城于丰州滩,采木架屋以居,谓之板升(板升汉言屋也)。是为西土默特。”驻地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游牧地相当

  • 游 (遊) 仙山

    ①即今山西高平县西南十余里游仙山。《清一统志·泽州府》: 游仙山 “在高平县南十里”。北宋淳化年间在山上建游仙寺。②一名响山。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西郊之狮子山。宋淳熙 《新安志》 卷4休宁县 《山阜》

  • 边寨镇

    在今山西屯留县西。《清一统志·潞安府》 “丰仪镇”条下:“又边寨镇,在县西南,路通平阳府岳阳县。”

  • 巨(鉅)鹿泽

    古泽薮名。又称大陆泽、广阿泽。在今河北省隆尧、巨鹿、任县三县之间,汇聚西部太行山区之水,下泄入漳水。《吕氏春秋·有始览》谓之“九薮”之一。清时分为南、北二泊,后淤为平地。

  • 合峪镇

    一名黑峪镇。即今河南栾川县东三十三里合峪镇。旧属嵩县。清乾隆《嵩县志》卷12合峪镇:“多山产,县境木耳,合峪者佳,商贾繁多。”在河南省栾川县东部。面积306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合峪,人口

  • 湖田古瓷窑址

    在今江西景德镇市东郊湖田村。湖田窑兴起于五代,经宋元至明中叶结束,历时六百余年。五代窑在村东,宋窑在村南,元、明窑在南河沿岸。五代产品以白釉器为最精。宋代以影青刻、印花器物为主。元代以黄、黑枢府器为多

  • 硕噶城

    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东北雪卡。《清一统志·西藏》 卫地诸城: 硕噶城 “在喇萨东南六百四十里”。藏语意为白山咀,酸奶色山咀。

  • 文家场

    即今四川成都市西北文家乡。旧属温江县,民国《温江县志》卷1:文家场“在治东二十里东太平乡。原名安谷场,为后蜀御史文谷故里”。集镇名。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部。文家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000。因五代

  • 玛旁雍错

    又名玛法木错。在今西藏普兰县北七十里。汉译亦作玛拜雍错、马法木错、马品木错、马品木达赖池。又写作阿耨达池。藏语意为“不败碧玉湖”。指11世纪时本教徒与佛教徒在此地区激烈争斗,结果佛教徒取胜,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