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县
①西汉宣帝时改茂陵邑置,属右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北十九里南位乡茂林村。西晋省入始平县。
②南朝宋大明间置,属扶风郡。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三十里。西魏属黄原郡。隋开皇三年 (583)废。
古县名。(1)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在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市东南)茂乡筑陵,并置县,治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窦马村。属右扶风。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三国魏县废。(2)南朝齐置,治今四川省梓潼县。属扶风郡。后废。
①西汉宣帝时改茂陵邑置,属右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北十九里南位乡茂林村。西晋省入始平县。
②南朝宋大明间置,属扶风郡。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三十里。西魏属黄原郡。隋开皇三年 (583)废。
古县名。(1)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在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市东南)茂乡筑陵,并置县,治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窦马村。属右扶风。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三国魏县废。(2)南朝齐置,治今四川省梓潼县。属扶风郡。后废。
亦作可蓝山,都卢山。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南。《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六年 (429),夏赫连定“畋于阴槃,登苛蓝山,望统万城泣曰: 先帝若以朕承大业者,岂有今日之事乎!”
即今吉林洮南市西北瓦房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辽宁洮南县:“县属瓦房,距县治西北一百十里。距洮安县西八十里。”1946年为姚北县治。在吉林省洮南市西北部。面积248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一百零六里双河镇。清置汛,设外委驻防。集镇名。在安徽省霍山县西南部、漫水河上游。太平畈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00。因位于两条小河汇合处并开有小店,故名。有茶林业、蚕桑业。有制茶、制锅、
原名安勒山、布射山,又名主簿山。在今安徽歙县北二十里。《寰宇记》卷104歙县:飞布山“在县北。布射水源出焉。旧名主簿山,天宝六年敕改飞布。又按《新安记》云:昔因寇乱,有歙县主簿率百姓保据此山,因名主簿
在今山东文登市东南二十里。《寰宇记》卷20文登县: 鸺鹠山“此山常有鸺鹠栖止”。
即今湖北安陆市北十八里洑水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全图》: 安陆县北有洑水港店。
北宋熙宁七年 (1074) 分京东路东部置,治所在青州 (今山东青州市)。辖今山东省泰山以北、沂水流域以东地区。金改置山东东路。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析京东路东部置,治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元丰元
①在今广东英德市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金紫山 “在县北十里。石山耸拔。冈脉南出,为县北一里之大庆山,俗名龙山”。②在今四川盐亭县北。《方舆纪要》 卷71盐亭县: 金紫山在 “县北 (
明正德十一年 (1516) 于故难江县置,属巴州。治所即今四川南江县。以南江为名。清属保宁府。《清史稿· 杨继晓传》: 嘉庆初,白莲教义军“破南江”。即此。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在
辽置,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查干少冷村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