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舒州

舒州

①春秋时齐地。亦作俆州或徐州。在今山东滕州市南。《春秋》: 哀公十四年 (前481),“齐陈恒执其君,寘于舒州”。一说在河北大城县界。《史记·齐太公世家》 作俆州。《鲁周公世家》 作徐州。

②北周大象二年 (580) 改豫州置,治所在汝南郡 (即今河南汝南县)。隋开皇初复改豫州。

③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广宁县 (后改汝北县,即今河南新蔡县)。大业初州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元年 (627) 废。

④唐武德四年 (621) 改同安郡置,治所在怀宁县 (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安庆、怀宁、潜山、岳西、宿松、太湖、望江、桐城、枞阳等市县地。天宝元年 (742) 复为同安郡。至德二年 (757)改为盛唐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舒州。南宋绍兴十七年 (1147) 改为安庆军。


(1)古邑名。春秋、战国齐邑。即薛。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南。《左传》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史记·齐太公世家》作俆州,《鲁周公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均作徐州。参见“徐州(5)”。(2)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豫州置,治上蔡县(今河南汝南县)。隋开皇初改名豫州。(3)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广宁县(今河南新蔡县)。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贞观初废。(4)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置,治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柱山、三官山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载(757年)又改盛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舒州。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以宁宗潜邸,升为安庆府。


猜你喜欢

  • 师井

    ①即今云南云龙县北六十里师井。《清一统志·大理府》 “诺邓盐井”条下:师井“在(云龙)州西北一百一十里”。②即今云南云龙县西辈荆。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土巡检司于此。

  • 直罗川

    在今陕西富县西南。《元和志》 卷3鄜州直罗县: “罗川水,在县 (今直罗镇) 南二里。” 《清一统志·鄜州》: 直罗川,“ 《州志》: 直罗川自直罗城南注华池水”。

  • 三里墟

    即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三十里三里镇。清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后,向西进军,大败清军于此。

  • 夷舆县

    西汉置,属上谷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二十里古城。东汉废。《水经·㶟水注》:谷水与浮图沟水“出夷舆县故城西南”。即此。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属上谷郡。东汉省。

  • 源感湖

    即今湖北黄梅县东南龙感湖。《方舆纪要》卷76黄梅县: 源感湖在 “县东南三十里。上源诸水皆流注于此”。

  • 七贤祠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吴村乡东北山阳村。《水经·清水注》:“世亦谓之重泉水也。又径七贤祠东,左右筠篁列植,冬夏不变贞萋。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中散大夫谯国嵇康、晋司徒河内山涛、司徒琅玡王戎、黄门郎河内向秀、

  • 王寺镇

    即今河北南皮县东四十里王寺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沧州图:西南有王寺镇。(1)在河北省南皮县东部。面积90.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王寺,人口3820。镇以驻地名,明初建大寺院,有寺

  • 北川驿

    唐置,在今陕西商州市西北七十里。久废。唐置,在今陕西省商洛市西北。不久废。

  • 喜树庄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南海滨。旧为沙洲,称五鲲身。连横 《台湾通史·独立纪》 载: 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 日军侵台时,台湾军民迎战日军,“周明标、张占魁两营驻喜树庄”。即此。后因港口淤塞,喜树港已

  • 望仙坡

    在今广西南宁市东。《舆地纪胜》 卷106邕州: 望仙坡 “在州东,与罗秀山对。昔有罗秀隐于此,后升仙,遂目曰望仙坡。皇祐间,狄青、余靖、孙沔平侬贼营于上。后知州陶弼即其地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