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即石经山。时有白云绕山之半麓,故名。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山有五峰,号五台。其中最高峰有云居寺,为隋沙门静琬所居。②在今福建连江县北三十里。《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福建通志》:“有莲花石,
在今安徽舒城县南。《方舆纪要》卷26舒城县“阳山寨”条下:“县南五十里有方山寨,俱宋设戍守处。”
中宗指商代第九王太戊。其陵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亳城集东二里的刘次范村东头。《清一统志· 彰德府》: 殷中宗陵 “在内黄县西南二十五里。高一丈五六尺。宋开宝间竖碑。梁周翰撰文”。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南四十里。《明一统志》 卷88普安州: 得都山 “一名白崖,产雄黄、水银”。
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西北一百二十四里叶枝乡。清为叶枝土千总王氏驻地。纳西语“叶”为蛟龙,“枝”为起来,意即起蛟的地方。因曾发生过泥石流,故名。
即今湖南汝城县东三十五里益将乡。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江苏沛县东。《方舆纪要》 卷29徐州沛县: “鸿沟河在县东十五里。旧自滕县界,引昭阳湖入薛水,后废。嘉靖末,河臣朱衡开新河。隆庆二年,衡复以昭阳湖受黄河之水,而赶牛沟复会鲇鱼泉及南阳减水闸南出诸水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大海中之上川岛。《寰宇记》卷157新会县:“上川洲、下川洲在县南二百六十里大海中,其洲带山,湾浦极广。出煎香。有盐田,土煎盐为业。”见“上川岛”。
又名百尺楼、宣明楼、白菟楼。战国秦建,为成都城少城西门楼。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南。《元和志》卷31成都县:“州城,秦惠王二十七年张仪所筑。……城西南楼百有余尺,名张仪楼,临山瞰江,蜀中近望之佳处也。”
原名牙莫台。又作衙门台 (蒙古语意为坟墓)。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驻地保康镇。1939年改名保康。1956年科尔沁左翼中旗迁治于此。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东部。旗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