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老君山

老君山

①在今河南栾川县东。《明一统志》卷29河南府:老君山“相传老子修道于此,上有丹灶、丹井”。

②在今湖北红安县西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76黄安县“五云山”条下:“县北九十里有老君山。嘉靖中, 皆为盗贼啸聚处。”

③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西南。《清一统志·宜昌府》:老君山“在兴山县西八十里。高三千丈,周一百里。中产赤蛇,长五寸,群行如索,见人不惊。有羚羊大千余斤,独角挂宿”。

④亦名青孤山。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北七十里。秀出众山之表,周围百余里。《元史·忽都传》:至元间,“又从都元帅纽璘渡马湖江,破宋叙州兵丁于老君山下”。即此。

⑤在今云南文山县西百里。《清一统志·开化府》 引《府志》:“登之萧然象外,辄具出尘之思。”

⑥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南,接剑川县界。《清一统志·丽江府》 引《旧志》:“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一名罗钧山。自番界来,亘四百余里,金沙环其左,澜沧绕其右,世传老君修丹于此。山顶丹灶尚存。又有梓潼遗笔在岩上。”

⑦在今甘肃武山县南。《清一统志·巩昌府一》:老君山“在宁远县(今武山县)南五十步。俗名南山。山脉自岷州迤逦而来,屹然耸峙,为县案山。上有仙人洞”。


(1)在河南省栾川县城东南7.5千米伊河南侧。为西峡、栾川界山。古名景室山。世传老子讲经修炼于此,故名。海拔 2192 米,为伏牛山主峰。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变质岩层,山坡陡峭,岭脊多锯齿状。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分界线。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树种多尖齿栎、栓皮栎、华山松。主要矿产有大理石、铁矿石。珍稀禽兽有豹、獐、羚羊、野鸡。素有“天然药库”之称,主要中药材有柴胡、茯苓、党参、天麻。1982年辟为河南省自然保护区。山顶有古庙一座,原有老子骑青牛铜像。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为旅游胜地。(2)在湖北省西部大神农架东北约15千米处。传说古时太上老君常在此炼丹,故名。每当冬季,山顶皆为冰雪覆盖,山腰又常云雾缭绕,恰如银须白发的老君仙翁端坐云中。海拔 2936 米,由顶至底,十条突兀山梁若苍龙下扑,梁间九条曲折溪流如银带飘垂。梁涧左右,古树密布,药草遍陈,异兽时现。其雄伟、险峻、奇丽和半封闭的神秘风光,堪与主峰大神农架媲美。登临峰顶,东看沃野千里,西望群峰争拔,南眺滚滚长江,北览林海茫茫,故有“千尺危崖俯碧海,百丈高松撑云涛”之誉。(3)古称青孤山。在四川省屏山县中部。属小凉山支脉。西接五指山,面积约150平方千米。为灰紫色沙泥岩组成的单西山。主峰海拔 2009 米,为屏山县最高点。森林覆盖率达60%。有杉、桦、楠、栎、樟、慈竹、水竹、楠竹等。野生动物有熊、豹、野猪、獐、鹿、猴、羚羊等。为屏山县主要林业基地。山上原有一老君庙,明万历年间修,上覆铁瓦,故名。(4)在云南省南部马关、麻栗坡两县境内,为乌蒙山系六诏山余脉。以主峰顶曾建有老君庙得名。面积约250余平方千米。由大丫口、瑶人山等近百个山峰组成,主峰老君山,海拔 2579.3 米。主要由花岗岩、石灰岩构成。有锡、钨、铜、铅、锌等矿。清雍正至咸丰年间,曾开采铜、银矿。1958年兴建都龙锡矿,现已发展成大型矿山。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有福建柏、杉等珍稀树种及白鹇等珍稀动物,1981年建立老君山阔叶林自然保护区。(5)又称喇均山、罗均山。在云南省丽江市西南部、与剑川县交界处。《大明一统志》称如喇均山,清《古今图书集成》称罗均山。属云岭。近南北走向。海拔 3000~3500 米。同名主峰在丽江、剑川交界处,最高峰海拔 4247 米。俗传老子炼丹于此,故名。亦为剑川、洱源、兰坪、丽江连绵山脉总称。略成南北走向,面积约 1900 平方千米。系正长岩、粗面岩、板岩、灰岩等构成。为褶皱断块山。有煤、铁、铜、铅、锌、盐、沙金、石膏等矿产资源。森林覆盖率70%,为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雨量充沛,山间有九十九潭,为冲江河、石磨河、渼江、永丰河源地。南支石宝山有南诏、大理时期开凿的石窟。


猜你喜欢

  • 水南圩

    即今江西吉水县东南水南镇。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公略县治此。

  • 永乐宫

    ①北魏离宫。在平城北苑中,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祖纪》载:太和元年(477)九月,“起永乐游观殿于北苑,穿神渊池”。后来永乐游观殿围筑墙垣,成为永乐宫,神渊池即永乐宫池。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

  • 地里城

    亦作地理城。即今安徽阜南县南三十里地城镇。明正德《颍州志》卷1:地理城“在州南一百一十里汝水阳。相传元至顺壬申,同知归旸请添置县,名颍水。今寺基故城隍庙也。至正辛卯,刘福通作乱,流劫乡村,破烧县治,遂

  • 杜阳

    战国秦邑,故址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招贤镇。《史记·甘茂传》 苏代谓向寿曰:“今公与楚解口地,封小令尹以杜阳。”即此。西汉改置杜阳县。古邑名。战国秦邑。在今陕西省麟游县西北。《史记·甘茂列传》:苏代谓向寿

  • 邵陵郡

    西晋太康中避司马昭之名讳,改昭陵郡置,属荆州。治所在邵陵县(今湖南邵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冷水江市以南资水流域。隋开皇九年(589)废。本昭陵郡,晋太康中避司马昭名讳改名,治邵陵县(今湖南邵阳市)。属

  • 武安镇

    ①在今山西阳城县东北。《清一统志·泽州府》: 武安镇“在沁水县东一百三十五里”。②即今湖北南漳县东南三十八里武安镇。清有把总驻守。(1)在河北省武安市东部。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41.5平方千米。人口8

  • 北山村

    在今广东惠来县西南。《明史·地理志》惠来县:“南有神泉巡检司,本名北山,治县西北山村,后迁神泉村,更名。”在今广东省惠来县西南。明洪武初于此置巡检司。

  • 官路镇

    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官路乡。清光绪 《陕西全省舆地图》 渭南县: 官路镇 “在县东北六十三里”。(1)在浙江省仙居县北部。面积79.3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石井,人口 2000。1949年设官

  • 五福宫山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通远门附近。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7重庆府巴县:“《志》云:五福宫乃城中最高处,俯窥阛阓,坐带江流矣。”

  • 安宜县

    南齐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以安宜溪为名。梁为阳平郡治。隋属江都郡。唐武德四年(621)为沧州治。七年(624)改属楚州。上元三年(762)改名宝应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