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罗田县

罗田县

南朝梁置,为义城郡治。治所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六十里魁山之阳。《舆地纪胜》 卷47蕲州: 崄石“在蕲水县东北十里,罗田三溪之水会焉”。盖县居兹水之陆而名。隋属蕲春郡。唐武德四年 (621)废。北宋元祐八年 (1093) 于石桥镇复置,属蕲州。治所在今罗田县东石桥镇。南宋末又废。元至元中复置,大德八年 (1304) 移治官渡河 (今罗田县)。明属黄州府。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元末农民领袖徐寿辉为本县人,在县东北多云山(天堂寨山) 起义。


在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北邻安徽省。属黄冈市。面积 2129 平方千米。人口59.6万。辖7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析齐昌县置罗田县。故治在今县东魁山之阳。取巴蛮酋长田光兴、文小罗二人名姓称罗田;一说系安置(罗)巴水蛮酋长田氏而得名。《舆地纪胜》:崄石“在蕲水县东北十里,罗田三溪之水会焉。盖县居兹水之陆而名”。隋属蕲春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并入兰溪县,后兰溪县改为蕲水县。北宋元廞八年(1093年)复置罗田县,治今县东石畈。南宋嘉熙年间废。元至元中复置。大德八年(1304年)移今治,属蕲州。明、清属黄州府。1914年属江汉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黄冈专区,1970年属黄冈地区,1995年属黄冈市。地处大别山南麓、巴水上游。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稻、小麦、烟叶,盛产蚕茧、板栗、油桐。工业有机械、化工、缫丝、纺织、轻工、食品等。公路有318国道及罗兰、长三公路等。名胜古迹有孔庙圣殿、东坡井、老塔山、凤山风景区等。


猜你喜欢

  • 上七里河

    在今安徽舒城县西。《方舆纪要》卷26舒城县:上七里河在“县西九里。西山诸水皆汇流于此,经南溪而入巢湖”。光绪《舒城县志》卷5:巴洋河(南溪)“又东数里为上七里河。旧名七里沟。明季巴洋河经流改由此,曰七

  • 牛头朝那山

    在今内蒙古固阳县东。《资治通鉴》:唐景龙二年(708)三月,“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上……拓地三百余里。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以左玉钤卫将军论弓仁为朔方军前烽游奕使,戍诺真水为逻卫

  • 延水

    ①即今陕西北部秀延河、清涧河。《元和志》卷3延州:“(北魏)宣武帝置东夏州,废帝改为延州,以界内延水为名。”即此。《明一统志》卷36延安府:“延水在府城东门外,源出安塞县西北芦关岭,东南流入肤施县境,

  • 还淳县

    唐开元二十年(732)改新安县置,属睦州。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永贞元年(805)改为清溪县。古县名。唐开元二十年(732年)改新安县置,治今浙江省淳安县西(今已没入新安江水库中)。属

  • 重州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贞观元年 (627) 废。

  • 葭芦馆

    唐安西都护府地。即今新疆伽师县。《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岐山三百四十里至葭芦馆。”

  • 西济州

    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济源县(今河南济源市)。四年(621)废。

  • 晋卿岛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西部永乐群岛内,位于琛航岛东北1.5海里。清宣统元年 (1909) 李准巡海时以其随行军舰伏波号命名为伏波岛。1935年公布名称为都兰莽岛。1947年改名晋卿岛,以纪念明成祖时三佛

  • 斫 (斮) 胫河

    又称阳河。即今河南淇县南折胫河。源出今河南淇县西北二里太和泉,东南流入淇水。《尚书·泰誓下》: 商王受 (纣) “斫朝涉之胫”。《传》: “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水经·淇水注》:

  • 诸马集

    亦作朱马。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朱马。清光绪 《山东通志》卷2 《舆图志》: 掖县西南有诸马集。